人体后背有一穴,可活血化瘀防大病,让全身气血动起来!

  养生中国   2025-09-16 08:36:09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身体中血液的“瘀堵”向来是健康的“隐形杀手”。若瘀堵不及时疏通,轻则引发疲劳、手脚冰凉,重则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血瘀是百病之源


4个诱因需留心


劳累过度

长期过度劳累会耗伤人体元气,引发气虚。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气虚则推动无力,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形成瘀血。

情志不畅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长期心情抑郁、焦虑或暴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最终易引发气滞血瘀,甚至诱发多种疾病。

外邪入侵

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后,易阻滞经络与脏腑气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机阻滞则气血运行不畅,日久便会形成瘀血。

饮食不节

长期偏好过油、过甜、过咸的重口味饮食,易损伤脾胃功能。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功能受损则气血生成不足;同时,油腻、重盐食物易滋生痰湿,痰湿阻滞脉络,也会加速瘀血的产生。


瘀血的5种常见表现


自查是否有这些信号

 

血瘀体质的人常伴随以下典型表现,可对照自查是否存在血瘀倾向:

 

01

面色晦暗无华


血瘀体质者无论是否接受紫外线照射,面色多呈晦暗、暗沉状态,缺乏健康的光泽感,这是因为瘀血阻滞,面部气血濡养不足所致。

 

02

面部出现瘀斑


中医有“无瘀不成斑”的说法。血瘀导致面部血液循环变差、血行受阻,不仅面部得不到充足气血的营养与滋润,还会伴随色素沉着,进而形成瘀斑。

这类瘀斑颜色偏暗、无光泽,大小不等,且与年龄无直接关联,年轻人也可能因血瘀出现。


03

长期明显的黑眼圈


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面部血管丰富、气血旺盛,若存在血瘀,面部(尤其是眼周)无法获得新鲜血液的濡养,如同庄稼缺水枯萎,易导致眼周皮肤色素沉着,形成长期难以消退的黑眼圈。 


04

口唇发暗或发紫


口唇的颜色可直观反映气血运行状态:血瘀较轻时,口唇多呈发暗、偏深的颜色;若血瘀较重,口唇则会出现明显发紫,且缺乏光泽,这是因为口唇黏膜薄,血瘀导致局部血氧供应不足,颜色随之改变。


05

身体出现固定部位疼痛


血瘀导致血行不畅,符合“不通则痛”的中医理论,易引发身体疼痛,且疼痛多有“固定部位、刺痛明显”的特点,常见如偏头痛、胸痛、女性痛经、男性前列腺痛等。

 

除瘀血


用好身体里的“三七” 


中药材三七既止血、也可活血。而膈俞穴作为“八会穴”之“血会”,位于心肺下方、肝脾上方,跟血的关系较为密切,具有活血化瘀、宽胸利膈、通脉理气的功效。


膈俞穴位置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背过手,摸到在肩胛骨和脊椎骨之间凹陷即是,左右各有一个。



1

按摩疗法



坚持每天用拇指指腹按揉膈俞穴,每天1~2次,每次5~6分钟。

2

艾灸疗法



每次艾灸膈俞穴15~30分钟,每日1次。

3

刮痧疗法



隔天1次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膈俞穴3~5分钟。


小贴士




血瘀体质人群宜多食用具有调畅气血作用的食物,谷物及豆类食品如黑豆、燕麦、小米等,果蔬类食物如生山楂、柠檬、金橘、番木瓜、桃仁、油菜、丝瓜、黑木耳等。

少食用酸涩、寒凉、冰冻之物,如乌梅、柿子、石榴、苦瓜、花生米,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油腻食物,如蛋黄、虾、猪头肉、奶酪等。


责编:周倜

一审:周倜

二审:刘文韬

三审:杨又华

来源:养生中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