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上岗!湖南工程机械龙头进军具身智能新赛道

曹娴 符硕 范思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9-15 21:44:06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见习记者 符硕 范思璇

工业机器人进工厂不稀奇,人形机器人真正上生产线“打工”却还不多。

今年,中联重科的智能化车间里,悄悄多了几十台由其自主研制的人形机器人。这家湖南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在具身智能领域一举走到全国乃至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前列。

9月15日,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机器人体验中心,中联重科带来了5个款型的8台人形机器人,其中就有首次亮相的新一代双足机器人。

(中联重科自主研发多款人形机器人。企业供图)

外观上,他们有着黑色的头部、泛着银色金属光泽的皮肤,个头高的将近1.9米,矮的有1.3米。行走方式上,有的靠轮式,有的用双足。

这些人形机器人行走平稳,与参观者交流互动、握手打招呼,还展示了物流分拣、零件贴码等工作场景。接受任务后,他们可以快速识别物品、精准抓取运送并完成分类放置,也可以灵活协同双臂和手指,将二维码贴在零件上并摆放好。

(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在模拟零件贴码工作场景。企业供图)

人形机器人在哪些工位上岗?“目前,他们主要从事机加工、物流、装配、质检等作业。”现场技术人员介绍。比如,物流环节的搬运、上下料,装配环节的打螺丝、组装机械臂,都能轻松应对;在质检环节,他们利用自身携带的视觉系统及专门的质检设备对零部件进行检测。作为一个“毫无感情的机器人”,他们在安全管理、规范作业等方面可以说是“不留情面”。

新人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人形机器人也不例外。2024年,中联重科开始自主研发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建设了拥有上百个工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开展大规模的数据采集。

(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在装配产线作业。企业供图)

记者戴上VR眼镜,双手握住手柄,隔空操控人形机器人抓取玩偶并准确送达。“这其实就类似于智能机器人训练师的日常工作,算法会将动作指令精准转换成动作数据,‘投喂’给机器人。”技术人员对记者说。目前,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的数据采集主要通过VR遥控操作、动作捕捉服模拟、主从机械臂控制这3种途径完成。不同岗位的人形机器人,训练时间从1至3个月不等。

在现场展示的“中科云谷具身智能运营中心”电子屏上,“机器人真机数据”不断滚动、累加。中联重科所有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已接入一站式运营平台,工作任务、训练数据、适配场景、告警信息等情况一目了然。

中联重科中科云谷机器人研发中心负责人介绍,依托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科云谷,自主开发了云谷具身智能大模型和工具链,集成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仿真评测、OTA部署四大核心模块,可以保障机器人的自进化和闭环迭代。

一家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何加速布局具身智能?“应用场景+集成平台+制造优势,可显著降低开发门槛和成本,提升智能进化速度,让我们有底气也有信心快速在具身智能上有所突破。”该负责人表示。比如,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模组、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研发,前者让人形机器人更稳,后者让人形机器人自身算力更强。今年,中联重科会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成熟落地,进入批量化、工程化阶段。

(9月15日,中联重科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在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作主题分享。企业供图)

在中联重科中科云谷总经理曾光看来,人形机器人进工厂,绝非仅仅将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直接转换为机器人执行,而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也并非简单的相互替代关系。

在当天举行的岳麓论坛上,曾光分享了中联重科对未来工厂的构想:“通过软硬件协同进化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集群协同作业,从现在的多品种、小批量的超大规模敏捷制造,进化到未来的单件个性化定制,打造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的新型智能工厂。”

责编:曹娴

一审:曹娴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