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09-15 19:39:17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田甜
湖南浏阳官渡镇的乡村校园里,数学老师李秋平的名字和“耐心”“温暖”画上等号。今年暑假,这位在这里执教了17年的老师,因为一份意外的录取通知,不得不与学生告别。因为不舍,她用一个多月的夜晚,手写91封信给班上每个孩子,鼓励他们全力备战中考。
学生们的回信、手绘画像、折纸做成的花束是她收到最珍贵的离别礼物。“我的学生真的非常非常好!”9月15日,采访中,李秋平提起孩子们声音哽咽,“舍不得这里的每一个人。”
深夜提笔:浓浓师生情凝于信中
1984年出生的李秋平,2008年大学毕业后,便背着行囊来到了浏阳官渡镇的官渡中学,一待就是17年。在这里,她从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成长为学生口中“什么题一讲我就能听明白”的李老师;在这里,她遇见了爱人,组建了家庭,孩子也在镇上读书。“官渡镇是我的家,想看着一届届学生走出学校。”李秋平说。
今年7月16日,李秋平收到浏阳城区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既惊喜又纠结——这是一次专业成长的好机会,但想到班上即将升入初三的学生,心里满是不舍,“那一晚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全是孩子们的笑脸,根本睡不着。”
凌晨,她摸出手机,在网上下单了一大沓浅米色带细格的信纸,打算给每个孩子亲手写一封信,“这种纸不刺眼,孩子们读信时能舒服些。”
7月20日,信纸寄到家,李秋平的夜晚多了一项固定功课,坐在书桌前写信。“晚上特别安静,能想起很多和孩子们的相处细节。”
她在信里给偏科的学生写“数学其实不可怕,把每道错题搞懂,你会发现它很有趣”;给内向的学生写“课堂上不用怕说错,勇敢举手,老师和同学都会为你鼓掌”;给调皮的学生写“你很聪明,要是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一定能进步更快”……一个多月里,台灯下的信封越堆越厚,91封信,每一封都是她对学生的牵挂。
双向奔赴:收获最珍贵离别礼物
学校开学第一课,李秋平把信和签字笔一一送到学生手中。当日下午,不少学生就拿着回信找到李秋平,有的信里画着笑脸,有的写着“李老师,我会记住您的话,中考一定考个好成绩”,几个女生凑在一起,把亲手做的折纸花束送给她——粉色的康乃馨、黄色的向日葵,每朵花里都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是稚嫩的字迹:“谢谢李老师,我们会想您的”。
91封信里,有4封是李秋平特意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写的。“这几个孩子平时很懂事,却总因为家里的事自卑。”李秋平说,之前她常利用课后时间给几个孩子辅导功课,还会带文具和零食给他们。给他们的信,她写得更长,在信里鼓励他们“家庭不是负担,你的努力才是未来的底气,好好读书,一定能靠自己改变命运”。
“到了新岗位,我还是会像在官渡镇一样,好好教每一个学生,不辜负老师两个字。”而她手写的91封信,也成了校园里一段关于爱与牵挂的温暖记忆。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丁兴威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