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东 湖南日报 2025-09-15 18:06:08
湖南日报9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通讯员 文惠芳)金秋九月,湖南各大高校陆续开启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也如约而至。在这堂特殊的“课”上,各校校长们化身“引路人”,或围绕理想与担当畅谈,或聚焦成长与责任分享,用真挚的话语为新生们点亮前行方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聆听这些书记、校长的谆谆教诲,感受他们传递的力量与温度。
以爱为墨 绘就新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
身处一个充满变革、挑战与希望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突破向前的力量,这种力量,源自“爱”这一人类精神的永恒灯塔。
我将“爱”概括为珍爱自己、友爱他人、热爱真理、挚爱祖国。希望同学们向内求索,在崇德修身中沉淀爱的内核;向善同行,在集体熔炉中传递爱的温度;向深开拓,在知行磨砺中淬炼爱的智慧;向光奔赴,在复兴征程中彰显爱的担当。
请带着爱开启新程,爱独一无二的自己,爱同路前行的师友,爱这所承载荣光的大学,爱我们伟大壮丽的祖国!请带着爱不懈奋进,用青春之笔,以爱为墨,绘就人生崭新篇章!
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中追求卓越
湖南大学校长 段献忠
大学是寻找人生方向的关键时期,同学们要把确立志向作为学习的头等大事,作为最紧要的事情,好好思考,好好探索,读懂自己,读懂时代,在大学期间把立志的问题解决好,想清楚自己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才、成就怎样的事业。同学们立定的志向可以多样,关键是要适合自己,关键是要和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
同学们要高度重视选方向选题目。同学们在选方向选题目时,要响应时代之需、回答时代之问,直面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敢于挑战制约行业发展的“硬骨头”,敢于探索跨学科领域的、前沿性的问题,敢于在一个新领域一开始时就投身进去。不管同学们选择什么课题,都必须是一流的,必须是世界一流大学学生愿意选择的,必须是能够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
将独特的“小我”融入共同的“大我”
湘潭大学党委书记 刘起军
踏入三道拱门意味着同学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开启一段新的青春逐梦旅程。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有根基、有方向;厚植家国情怀,怀揣感恩之心和赤子之情,坚持爱家、爱国相统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主动将独特的“小我”融入共同的“大我”,让青春有温暖、有激情;勇担历史使命,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以脚踏实地的精神投入到丰富的实践中,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投入到复兴的伟业中,勇于创新,追求卓越,让青春有收获、有光芒。期待同学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谱写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绚烂篇章。
信仰为炬照前路 青春作笔写华章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付宏渊
理想与担当从何而来?唯有信仰。同学们要继承先辈遗志,以信仰为炬,以担当为刃,奋力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强国答卷。
追梦的路上人山人海,但成功的山顶并不拥挤。你们要以信仰铸魂,厚植家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胸怀“国之大者”,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要以知识夯基,追逐创新之光,厚植基础理论,自主更新知识结构,把“书上学”变成“事上练”,热情拥抱数字时代,赋能自身发展;要以守正为本,锤炼高尚品格,恪守正道、崇德修身,涵养包容天下的胸怀,砥砺崇尚奋斗、不怕吃苦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向光成林 一路是风景更是胸中丘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吴义强
当你们走过千山万水,会发现:所谓能力,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跌倒后总能站起。希望大家先扎稳“根”,像青冈种子攥紧石缝里的土,把精神养分装进心里。所谓底气,不在于总有贵人相助,而在于打铁能够自身硬。希望大家敢伸出“枝”,像青冈种子顶开石块那样敢闯敢试,在实践里淬炼真本领。所谓超越,不在于一时的速度,而在于在正确的方向上勇往直前。希望大家终连成“林”,把自己的“小树”汇入国家民族的“林海”,在“可为”时代做“有为”青年。
青冈种子是林业中最好的种子之一,希望你们带着饱含学校深情的青冈种子,成长为一粒粒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好种子”。时代这个“出卷人”不断把难啃的“硬骨头”抛到你们面前,你们不妨从中南林的风景中感悟岁月的智慧、品读处世的哲学,在这座以“林”为名的校园里,循路向上生长、向光蔚然成林。愿你们完成学业征途后,转身回眸时,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心有繁花似锦。
成全那个真实而完整的你
南华大学校长 张灼华
大学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不是一门专业的知识点,也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而是一种逻辑的思维方式,一种观察问题的视角,一种分析与应对世界的能力。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具备科学思维与跨界应变能力,方能从容应对,立于不败之地。
人的价值,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在于我们能为他人、为社会、为时代带来什么。我们在大学中学习知识、锤炼能力、塑造人格、坚定信念,不只是为了获取一份工作,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成为一个被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教育的本质不是制造工具,而是唤醒意识;不是培养服从,而是引导成长;不是塑造所谓的“成功者”;而是成全那个真实而完整的你!你们不是旧思想的延续,而是新时代的创造者;不是被动的继承者,而是未来的点火人!
破圈成长 逐梦未来
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蒋丽忠
我以“破圈成长”为题,阐释何为破圈?为何破圈?如何破圈?
一是何为破圈?是打破边界,更是重构自我。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而“破圈”就是一场自我觉醒与蜕变的过程。
二是为何破圈?时代浪潮里,唯有突围生长者方能拥抱无限可能。当你们步入社会时,面对的可能就是被时代推着走的被动与焦虑,我们唯有打破圈层的壁垒,方能拓宽视野、启迪思维、捕捉机遇,拥抱多元天地的无限可能。
三是如何破圈?在学习中积累,在创新中跃升,在沉淀中前行。主要体现在跨界学习、敢于创新、放平心态。真正的破圈,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份“放平心态”的智慧。希望同学们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用更从容、更坚定、更自信的姿态积蓄蜕变的能量,做一个眼里有光、坚持热爱、拒绝内耗的“元气青年”。
青春当致远 扬帆新启航
长沙学院校长 陈赤平
一是确立人生目标,既要结合世界趋势、国家需求与自身情况找准方向,将个人目标与国家民族需要结合,又要以小目标累积实现大目标,脚踏实地奋斗;
二是学会照顾自己,坚守安全底线,在集体生活中换位思考、相互尊重,坚持运动强健身心,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守护身心健康;
三是刻苦努力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主动拥抱技术又警惕风险,培养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为终身学习奠基。
责编:刘镇东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