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疾控中心:紧盯三大关键 织密登革热监测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5 08:11: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5日讯(通讯员 廖艳霞 李克西)近期湿热天气利于蚊虫孳生,登革热传播风险上升。今天,我们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该中心聚焦“人、风险关联、媒介蚊虫”三大关键,精准施策织密监测网络,为市民健康筑牢防线。

盯紧“人”的监测,快速处置早控风险。湘潭市疾控中心搭建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的快速响应通道。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登革热疑似病例,会第一时间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规范隔离治疗。同时,工作人员将详细追溯病例发病前14天的活动轨迹,根据病例出现症状前1天至病后5天内传染性最强的特点,精准排查可能的感染区域和风险点位,排查同行人员感染情况,监测相关区域蚊虫密度。若病例活动范围较广,还将进一步扩大搜索范围,确保早发现、早处置。

抓实“风险关联”监测,阻断跨区域传播。针对登革热输入性特征,湘潭市疾控中心建立跨区域联防联动机制。若省外地区或省内其他地市排查发现涉及湘潭(如病例在传播期曾有湘潭旅居史、活动轨迹覆盖湘潭等),会及时将相关风险信息通报至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接报后,第一时间启动风险人员核查,精准掌握相关人员在潭情况、接触人群等信息,并对符合管控要求的人员落实全程健康随访,动态监测健康状况。此外,疾控中心持续畅通公众咨询渠道,主动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等途径,鼓励市民若存在相关疑虑,如近期去过流行区或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酸痛等不适,可及时主动致电咨询,工作人员将针对咨询内容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与风险评估,并同步补充完善风险监测信息,全力阻断跨区域传播链条。

做细“媒介蚊虫”监测,从源头降低风险。作为登革热传播载体的“花斑蚊”,其密度监测是防控的关键环节。湘潭市疾控中心采取“常规+应急”监测模式,在居民区、公园等重点区域定期布点,调查蚊虫密度,若蚊密度处于安全阈值以下,则该区域传播风险较低。一旦出现登革热确诊病例,立即在其活动区域启动应急监测,排查传播媒介及其潜在风险。同时,加强对蚊虫抗药性的监测,若发现蚊虫对常用药剂产生抗药性,及时提示相关病媒生物防治机构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灭蚊效果,从源头降低传播风险。

湘潭市疾控中心介绍,今年全市已累计发现5起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暂无本地病例报告。登革热可防可治,市民无需恐慌,但要重视防控,做好居家清积水、外出防蚊虫等措施,共同守护健康。

责编:彭婷

一审:彭婷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