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 湖南日报 2025-09-14 18:50:36
湖南日报9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王玲 朱文青)今天是第四个“中国破伤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双0行动让破伤风成为历史”。这一主题既承载着提升公众预防意识的使命,更呼吁全社会携手,通过科学防治,彻底远离破伤风带来的健康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跌倒、擦伤、碰伤等小意外时有发生,不少人认为“伤口小就没事”,往往简单处理后便不再关注。然而,家住长沙县的51岁农民李德良(化名),就因忽视了一个锄头造成的小伤口,险些失去生命。
锄头砸伤未重视,20天后险丧命
“患者在做农活时,被铁质锄头砸伤脚部,不仅破皮出血,趾甲也受到损伤。因觉得创口不大,他仅简单止血便继续干活,未做进一步处理。20天后,患者突然出现张口受限、苦笑面容,还伴有四肢肌肉痉挛,被紧急送往急诊抢救,确诊为破伤风感染。”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邵启兵介绍。
据悉,李德良入院时病情已十分危重,急诊ICU医护人员经过20余天的全力救治,才帮助他转危为安。这一案例也再次敲响警钟:即便是日常农活中的“小伤口”,若忽视规范处理,也可能引发致命风险。
病死率极高的“隐形杀手”,这些情况易被忽视
邵启兵解释,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进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的特异性感染。
它的潜伏期通常为3—21天,多数人在受伤后7天左右发病,但也有特殊情况——10%的患者潜伏期短至24小时,3%的患者潜伏期超过30天,这也导致部分人难以将症状与之前的伤口联系起来。
更令人警惕的是破伤风的高病死率,即便经过综合性治疗,全球范围内其病死率仍达30%—50%,若没有医疗干预,病死率更是高达100%,堪称隐藏在伤口后的“隐形杀手”。
而哪些情况容易引发破伤风?很多人存在认知误区。
“破伤风多由外伤引发,动物致伤、有出血的伤口、深且被污染的伤口,尤其是被土壤、粪便污染,以及木刺、生锈金属(如铁钉、铝钉)造成的伤口都属于高风险范畴。”邵启兵特别提醒,肛周脓肿、消化道损伤、中耳炎、牙周感染等严重感染性伤口,也需警惕破伤风。
可现实中,“创口小就不用重视”“简单止血就行”是多数人延误处理的主因,殊不知破伤风感染与伤口大小并无绝对关联,小而深、有异物残留或被污染的伤口,反而易形成厌氧环境,更易成为“夺命陷阱”。
破伤风科学防范指南:早处理、早免疫、早识别
针对公众如何科学预防破伤风、降低感染风险,邵启兵给出以下建议:
“破伤风防控核心是‘重视伤口、规范处理、及时免疫’。”他强调,农民、建筑工人等常接触泥土、金属器械的人群,更需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小伤忽视”酿成危机。
责编:周阳乐
一审:周顺
二审:段涵敏
三审:刘文韬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