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脸别再“瞎操作”!要想皮肤好,牢记这4点→

  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2025-09-14 09:22:13

洗脸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

但你知道常见的“洗脸误区”吗?

日常洁面,你做对了吗?

要想皮肤好,牢记这几点↓↓

原来洗脸也要分肤质!

看看你洗对了吗?

干性、油性、混合性,你是哪种肤质?专家表示,不同肤质洗脸方式不一样↓↓

●油性肌肤用碱性洗面奶或肥皂清洁;

●干性肌肤更适合温和的洗面奶;

●混合性肌肤则需区分T区和U区护理;

●易过敏人群可以适当减少洗脸次数。

如何简单辨别自己的肤质?清晨用温水洗脸后静待约1小时,判断全脸的出油情况↓↓

●若面部没有油脂,且全脸有紧绷感,大概率为干性皮肤;

●若双侧脸颊、额头及鼻部冒出油脂,大概率为油性皮肤;

●若双侧脸颊是干的,额头及鼻部出现油脂,大概率为混合性皮肤;

●若皮肤既没有紧绷感,也没有出油,则为中性皮肤。

这3个“洗脸误区”

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面部皮肤需要“深层清洁”

其实,面部并不需要“深层清洁”。皮肤表层有屏障,不管何种清洁成分,最终都只是在“洗刷”皮肤的外表。

长期使用“深层清洁”的洁面产品可能使皮肤水分丢失,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甚至影响角质层的厚度等。普通干皮、干敏皮、油敏皮、中性皮肤一般不建议使用;出油多且皮肤并不敏感的人群,可短期使用。

“深层清洁”的洁面产品,一般配方以皂基或SLS/SLES为主要清洁成分。由于清洁能力强,使用后皮肤通常十分干爽甚至有紧绷感,造成一种清洁十分彻底的感受。

误区二:氨基酸洁面乳就是加了氨基酸

按照国家《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确实添加了氨基酸成分的洁面乳才能称为氨基酸洁面乳。然而,在护肤品行业中,大家普遍指的氨基酸洁面乳是指添加了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这类产品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洁面乳。

氨基酸和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功效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大多数普通干皮、干敏皮、油敏皮甚至中性皮肤来说,更加推荐使用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洁面乳,此类产品清洁力相对温和,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小,更适合长期使用。

误区三:洁面产品泡泡越多越好

洁面产品的清洁力并不取决于泡泡多少。洁面产品的实际清洁力取决于配方中皂基或其他主要负责清洁的表面活性剂的添加。

负责起泡的仍然属于表面活性剂类物质,确实可以在主要的清洁成分以外,附带增加一定的清洁力,对于普通干皮、干敏皮来说,这一点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紧绷、干燥感。

很多敏感皮适用的洁面产品,尤其是特别敏感的皮肤适用的洁面产品,通常泡沫都很少,甚至几乎不起明显的泡沫,但这并不代表产品洗不干净脸。

确定一款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不用看泡泡多少、是否绵密,而应当以使用后的肤感作为评判标准,洁面后如果皮肤不干燥、不紧绷、面部顺滑,就说明这款产品是适合自己的。

掌握正确的洁面方法

做好这4点

●洁面频率:每天早晚建议清洗1次。

●洁面产品:每次清洁并非必须使用洁面产品,可根据自己的皮肤感受,均可使用清水或清水配合洁面产品洁面。若处在天气炎热、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使用防晒剂或粉质、油脂类化妆品,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建议使用洁面产品。

●洁面水温:不同肤质洗脸水温不一样。

●洁面后护理:不管何种肤质、是否使用洁面产品,洁面后都应配合使用保湿剂,保证皮肤的健康水合状态。

出油多、出油快:选择轻薄的保湿乳、保湿啫喱等。

出油少、大干皮:使用相对滋润的保湿乳、保湿霜。

敏感性皮肤:可能需要配合使用具备一定修护皮肤屏障功能、低敏、无香精等添加的保湿产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普中国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