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9-13 09:34:46
今年8月1日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疾控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印发调整后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下称《目录》)正式实施。《目录》新增两种职业病,一是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类别中新增腕管综合征(限于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二是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类别中新增创伤后应激障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下面带大家了解什么是职业性腕管综合征,以及如何预防。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业工人长时间从事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所致腕管综合征的诊断。
重要概念
1.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是指手及腕部长时间从事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后,引起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部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感觉异常(麻木、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前臂疼痛,严重者还会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完成对掌等功能障碍。
2. 腕部重复作业是指劳动者从事腕部屈曲(大于等于15°)、背伸(大于等于15°)、桡尺偏(大于等于15°)或上述复合动作作业的动作重复频率大于等于4次/分钟,且该作业活动的累计工时大于等于4小时/天。
注:腕部屈曲(大于等于15°)、背伸(大于等于15°)、桡尺偏(大于等于15°)的角度,均为相对于手腕部自然中立位(0°)的屈曲、背伸和桡尺偏角度。
3. 腕部用力作业是指劳动者从事腕部屈曲、背伸、桡尺偏或上述复合动作作业时,手部抓握工具或物品的重量大于等于4千克,且该作业活动的累计工时大于等于4小时/天。
诊断条件
患侧腕部从事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连续3年及以上职业史;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麻木或疼痛,症状以该区域最明显但不局限于此区域,严重者可出现运动障碍;体格检查腕横纹水平正中神经叩击试验(Tinel征)阳性或腕掌屈试验阳性或腕背屈试验阳性。并具有下列两种检查表现之一:
1. 神经电生理检查(同时满足以下指标) 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大于等于4.5毫秒;相同距离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之差大于0.4毫秒;示指至腕部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小于40.0米/秒。
2. 腕部高频超声检查(同时满足以下指标) 腕管区内椭圆形的正中神经横断面呈扁平状,近侧正中神经肿胀增粗;神经外膜回声增强,神经束回声减低,正常神经横断面蜂巢样结构模糊; 测量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大于等于12.3平方毫米。
职业史计算
制造业工人出现本标准诊断原则中的临床表现时,已有连续从事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3年及以上职业史;制造业工人在从事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期间,有休假、脱离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超过30天情形的,需重新计算职业史时间;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的制造业工人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腕管综合征的,脱离作业30天后出现与本标准类似症状、体征或检查异常的,不能诊断为职业性腕管综合征。
治疗
可采取腕部制动、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中医治疗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行腕管减压术。
预防
一级预防
1)用人单位应合理组织和安排工作任务,减少劳动者手腕部重复作业频率,尤其是经常使用屈曲、背伸、桡尺偏动作和用力操作作业频率。在生产工艺允许情况下,采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作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劳动保护,避免或降低劳动者罹患腕管综合征的风险;
2)劳动者自身应保持正确手腕部工作习惯、减少手腕部过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复作业频率。工间休息时,可适当做手腕部放松活动,或局部按摩,缓解肌肉疲劳。业余时间应避免手腕部过度活动产生腕部损伤。
二级预防
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宣教,培训劳动者识别腕管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并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对报告手腕部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的在岗期间、离岗时劳动者进行健康评估,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三级预防
对已确诊职业性腕管综合征的劳动者需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防止病情进一步加剧。积极治疗,注重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 朱秋鸿 刘拓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