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瞳铱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2 18:04:17
新湖南客户端9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赵瞳铱 实习生 李彦冰)9月11日,由省民宗委、省文物局主办的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培训班,把课堂“搬”进长沙简牍博物馆与湖南雨花非遗馆。学员在与尘封简牍、非遗技艺的生动对话中,开启一场沉浸式的“移动课堂”教学,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长沙简牍博物馆厚重的大门缓缓打开,仿佛打开了一卷两千年前写下的“百科全书”。学员们踏进展厅,观赏着玻璃展柜里保存完好的简牍。“简牍静静‘躺’着,墨迹清晰可辨,好似一位跨越时空的‘讲述者’。”学员们感叹道。
(学员们观看简牍。 李彦冰 摄)
学员们重点参观了“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和“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展览按年代系统梳理了简牍文献发展脉络,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细致地观察和了解简牍实物、照片和各种出土物,一幅古代湖湘地区经济文化繁荣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副馆长王倩表示,未来还将持续优化陈列展示和讲解,不断提升长沙简牍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湖南雨花非遗馆前厅,溪州铜柱庄严矗立,学员们伸手触摸,感受铜柱上的历史余温。巨幅中华人文始祖壁画格外引人注目,细致的笔墨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与民族融合的壮阔历程。非遗展陈橱窗里,陈列着千百年来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器物,彰显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辉煌历程。
馆长邓运姣表示,湖南雨花非遗馆将持续探索文博场所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路径,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力。将继续开发新颖多样的活动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移动课堂”上,学员们分小组围绕“文博场所如何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南故事”“文博场所如何挖掘本土资源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等核心话题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丰硕,信心倍增,将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落实工作的举措,切实提升湖南文博场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人群了解汉字艺术,未来也会通过展览讲座等方式,推动汉字艺术在国内外不断传播。”湖南省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唐艳表示,回去后将全面创新馆内运营模式,如设置语言文字开放基地,增强互动感和现场感,吸引更多中小学生参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结业仪式上,省民宗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贯彻落实省委“深入推进‘三湘石榴红’工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此次培训紧扣“铸牢”主线,准备充分、组织严密、保障有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希望各位学员能带着收获回到工作岗位,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落实工作的举措,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谱写文博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湖南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此次培训已圆满结业,但湖南文博系统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仍在继续。各文博机构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与历史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因,让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湖南力量。
责编:兰宇琪
一审:赵瞳铱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