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溆工业园:区域协作开花结果的新样本

王克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2 17:55:55

文/王克修

在湖南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长沙市雨花区与怀化市溆浦县携手共建的雨溆工业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片仅占溆浦县国土面积0.43%的土地,贡献了全县30.2%的GDP、82.4%的工业产值、56%的税收和100% 的外贸进出口,成为区域协作的“优等生”。

雨溆工业园的成功,首先源于“都市+山区”的优势互补路径。雨花区作为长株潭都市圈核心区,手握产业链、人才、技术等“王牌”;溆浦县地处武陵山区,矿产、农业、劳动力等资源富集。两地跳出“单向帮扶”思维,构建“总部+基地”“品牌+代工”的协作模式,让溆浦的资源优势与雨花的市场优势深度融合,为全省对口协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这种协作不是“一头热”,而是多方共赢的格局。雨花区借此突破发展空间限制,拓展产业链布局,高质量发展首次挺进全国十强;溆浦县摆脱发展瓶颈,县域经济从全省15个重点帮扶县第十跃升至第一,带动大量群众就业;金融机构通过5亿元专项授信参与建设,企业则享受两地政策红利,形成“1+1>2”的效果。更暖心的是,园区还通过“雨溆+”品牌,把溆浦柑橘等农产品送进长沙商超、推向海外,让农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

不过,亮眼成绩背后,也面临成长的“烦恼”。产业链条偏短,龙头企业数量不足,亩均效益有待提升,融入雨花产业链的深度还不够;初期依赖政府推动,专业化、市场化运营能力需加强;曾尝试“导入”雨花企业,却因供需错位难落地;长期发展仍需减少对雨花资源的依赖,增强“自我造血”能力。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新质生产力培育不足、新型生产关系未完全建立。

破解难题,需精准发力。要紧扣“一主一特两辅助”(硅材料主导、化工新材料特色,金属制品和文创体育用品辅助)产业布局,画好产业链图谱,瞄准光伏玻璃、显示玻璃等下游项目招商,把溆浦硅砂资源变成产业优势。可探索“反向飞地”模式,支持溆浦在长沙设研发中心,让“研发在长沙、生产在溆浦” 。

还要优化资源匹配,建好用好两地企业“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对接平台,推动雨花头部企业向溆浦开放供应链。政策保障要跟上,除了融资授信、人才奖励,更要深化 “放管服” 改革,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可设“雨溆产业基金”,聚焦主导产业投资,同时依托雨花职教资源培养技能人才,吸引溆浦籍人才回流。

最关键的是从“帮扶输血”转向“共赢造血”。明晰两地税收分成、数据共享机制,激发协作内生动力;更要践行“投资于人”理念,通过技能培训、提升民生福祉,打造“产业吸引人-就业留住人-人才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让园区发展既见“产业”,更见“人”。

雨溆工业园的探索,是以区域协作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未来,只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持续补链强链、优化保障,这片园区必将成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的“标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简介:王克修,湖南省委党校二级教授,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