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3 03:55: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永琼 通讯员 易轩
9月12日,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阳雀湖白关丝瓜种植基地,菜农张彬弓着身子走进大棚,小心翼翼摘下藤蔓上的丝瓜。
一根又一根白关丝瓜,从田间地头送到人们的餐桌,从小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400多年种植历史 株洲唯一“双认证”
白关丝瓜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至400多年前的明清时期,是当地农户世代选育形成的地方品种。它适应性强,能很好适应湘东丘陵地区春夏雨水集中、夏秋晴热高温的气候。
20世纪80年代初,白关丝瓜已形成规模种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增长,白关丝瓜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芦淞区高度重视白关丝瓜产业培育,在省农科院的帮助下,白关丝瓜的商品性、坐果率、品质都大幅提升。白关丝瓜成为株洲市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双认证”的蔬菜类农产品,以“嫩白清鲜、脆嫩清甜”的独特口感,成为中国丝瓜产业标杆。
“2023年我就在这务工了,地租加上务工收入要比外出打工收入多!”丝瓜工人喜滋滋地说道。
目前,白关镇丝瓜种植面积近万亩,产量约5.5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约6.5亿元,带动就业4500余人。
朋友圈持续扩大 一步步走向国际
“我们的瓜粗纤维含量比普通丝瓜少50%,维C含量高于普通丝瓜2至3倍哦!”9月12日,宋家湾村种植大户袁鹏正在直播。他是一名“90后”新农人,也是小有名气的“网红”,热衷通过短视频分享白关丝瓜种植过程。
通过视频直播带着网友参观自家菜园子、“云参与”培育过程,不仅成为新农人推销产品的有效途径,也助力白关丝瓜形成“互联网+农业+电商”品牌推广新模式。
近年来,白关丝瓜种植面积、产量、均价及总产值实现“四连升”,建成覆盖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到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成功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5月底,白关镇姚家坝村村委会,一车白关丝瓜装上冷链车,启运发往英国。
“今年,我们正与俄罗斯、加拿大、阿联酋等国企业洽谈出口,白关丝瓜‘朋友圈’持续扩大。”白关镇人大主席团主席何宇翔介绍。
以太空育种新姿态 成为芦淞名片
在创新驱动下,白关丝瓜从传统种质提纯复壮至第八代。2022年,白关丝瓜种子成功搭载神舟十五号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成为株洲首个太空育种蔬菜品种。
结束航行返回陆地后,芦淞区与株洲市农科所签订白关丝瓜航天育种委托协议书,“天选之种”在市农科所开展育苗试验。
记者走进株洲市农科所科研基地,看到科研人员正手握锄头,把丝瓜幼苗栽入土中。幼苗子叶颜色鲜绿,真叶呈掌状或心形,叶片表面有绒毛,茎纤细柔嫩,模样喜人。
株洲市农科所蔬菜研究室主任范维强介绍:“航天育种目的是选育出抗逆性强、品质更佳的新品种,助力白关丝瓜实现更高品、更高产、更优质。”
如今,白关丝瓜以“太空育种”这一崭新姿态,逐渐成为农业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芦淞名片”。
责编:张永琼
一审:张永琼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