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雨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2 15:35:02
徐虹雨(左)徐莞清(右)
作者简介:
徐虹雨,常德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毛泽东文学院学员。她已出版书籍6本,其中3本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2本获得全市原创文艺奖。其中报告文学书籍《军歌嘹亮》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创作项目、湖南省作协深入生活创作项目。
《名城之恋》2012年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科普及读物,获得常德市原创文艺奖。
音频朗读者简介:
徐莞清,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文化部朗诵考级、少儿播音主持考级高级教师、湖南文理学院语言艺术中心艺术指导,曾获央广第五届夏青杯全国朗诵大赛总决赛配音组优秀奖,喜马拉雅A+优质主播,喜播教育官方点评官,有声书代表作《东京八平米》《痛快的日子》等。
前言
湘北名城常德,从秦将张若筑城算起,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悠悠岁月,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尽管有岁月风化,遇战火兵燹,但总有那么一些砖瓦墙阁、城市记忆、地方文化倔强地生存下来。它们或长眠于地下深处,如同守着一个缄口不言的秘密,只等若干年后有缘人将它破译;或藏于典籍的某个页码,待人拂拭尘土,重复鲜活;或掐头藏尾地留在口口相传的民谣里,犹如一张割裂的藏宝图,需凭借记忆、想象、推理解读机密……岁月留痕,太多太多的印记,经过时间的砥砺,便逐渐成了印在这个城市记忆深处的文化符号。
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爱常德,不仅仅因为我们骨子里深藏着沅澧文化的基因,心里烙着一枚特有的“常德印”,还因为它确实很美。
常德美在空灵。随意掬捧一泓清冽,也许就是屈原行吟沧浪激起的那朵浪花;随意抚摸一树绿荫,也许就是刘禹锡歌咏“竹枝词”倚过的那树风景。漫步常德,宛如行走在一幅烂漫的水彩画卷中:眼前是黛青色的山峦,脚下是潺潺流动的河水,人在城中、城在绿里。外来客感叹“今日武陵人,活在画中间”,常德人自豪地说:“我们在城市里诗意地栖居。”
常德美在精致。用享誉明清宫廷的“桃源工”在一榻之间运用百种雕艺,让福禄寿喜不露声色地招摇,于是便有了桃源雕花床的华贵。用古朴的石头拼出盆景的神韵,将水墨江南搬上大街与民分享,于是便有了盆景一条街的清丽。用五千年的文化雕琢出诗墙的风姿,并大胆创新,将诗书画刻汇于防洪大堤,于是便有了中国常德诗墙的雅致。
常德美在深沉。信手翻阅这个城市的任一页码,都能感受到文化沉积的厚重。孤独守望于棉田的余家牌坊,那精美的雕龙刻凤、灵动的翘檐锦饰,也无法掩饰古代青春女子的声声叹息。蜿蜒于城中的明清古城墙,默默矗立,任岁月将青砖包裹着的土堤打磨成厚厚的铜墙铁壁,承载着天灾、人祸及长着青苔的沉痛回忆。深藏于翠林云海的石门夹山,是禅宗追寻的圣地,是“禅茶一味”的源头,是日本茶道最初的那一缕馨香。
常德美在典雅,美在张扬,美在千姿百态间,美在每一个常德人的心底。
真的应该感谢古城历经沧桑仍留存的那些雕檐翘角、镂花门窗、层层天井和步步台阶,为人们提供了解读这个城市的钥匙。
让我们怀着虔诚与热爱,抱着纯净和信仰,去触摸这个城市每一条能触及的肌理,感知那些已变黄的典故、那些风流云散的传说。
本书用新闻的眼光,文学的笔调,游记的色彩,史实的厚重,图文并茂地解读常德这座名城的古韵与今味。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