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育才 刘玉屏 湖南日报 2025-09-12 08:25:26
张家界市永定区以“产业链+代表站”推动莓茶产业大发展
莓茶叶讲述的代表履职故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通讯员 刘玉屏
“家人们看,这款莓茶汤色清澈透亮,回味甘甜……”9月11日,在张家界湘巧茶业有限公司直播间,主播正在镜头前娴熟地展示张家界莓茶的冲泡过程。这个日均销售额上万元的直播间,正是张家界市永定区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履职的生动注脚。
“联络站的设立开创了人大代表履职新模式,真正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代表履职就跟进到哪里。”永定区副区长赵劲松如此评价。2024年8月,张家界市永定区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挂牌成立。这个建在产业链上的人大代表履职平台,通过“产业+代表”的特色模式,推动莓茶产业发展。该区莓茶产业产值从建站前的26亿元跃升至28亿元,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
创新,产业链上建起“履职堡垒”
“人大代表的直播带货建议,让我们公司线上销售额翻了一番!”永定区人大代表、张家界湘巧茶业公司法人张雪云指着实时跳动的销售数据感慨道。
位于张家界湘巧茶业公司、总面积200多平方米的永定区莓茶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打破了传统按地域划分代表工作站的模式,创新性地将履职平台直接搭建在产业链上。
目前,联络站已汇聚国家、省、市、区、乡镇五级人大代表74名,并聘请4位茶叶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建立了与26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为扩大覆盖面,联络站还设立了4个基层联络点,直接服务62家莓茶企业和110户种植加工主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智囊团”。
问诊,产业发展开出“组合良方”
在联络站的“重点建议落实进度表”上,省人大代表、湖南乾坤生物董事长刘超提出的《关于加强莓茶产业金融支持的建议》被标注为“已办结”。
“很多茶农想扩大规模但缺乏资金。”刘超在走访中发现,融资难制约着莓茶产业的发展。在他的推动下,联络站协调农业农村、财政、银行等部门,创新推出“莓茶贷”等信贷产品10余种,支持莓茶产业发展。
针对莓茶产业链各环节痛点难点堵点,联络站创新建立“一化二诊”(常态化联系、政策会诊、科技问诊)工作法,人大代表们常态化开展联系活动。对茶农、经营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定期以座谈会等形式分级分类收集意见建议,以条目式跟进逐项解决,让茶农、企业诉求件件得到落实。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协调财政、农业、科技等26个部门对相关政策进行落实。联合省茶叶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品种选育与加工工艺创新,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联络站建立以来,已累计组织调研、座谈等活动12次,接待茶农110人次,收集建议35条,参与起草行业团体标准1项,推动解决种植技术、市场拓展等关键问题。
蝶变,小莓茶绘就振兴新画卷
走进罗塔坪乡的万亩莓茶基地,连片的茶园郁郁葱葱。“在人大代表的建议推动下,乡里建立了完整的莓茶产业链。”乡党委书记张立介绍,通过联络站的协调,该乡培育了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林业和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引进3家精深加工企业,建设了现代化生产线,带动全乡莓茶产业规模达2.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3亿元。
在茅岩河镇,采纳人大代表建议打造的“莓茶小镇”项目,将莓茶种植、加工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1.5亿元。
莓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永定区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目前,全区莓茶种植总面积超过15万亩,培育了“茅岩莓”“天门郡”等一大批品牌,永定区莓茶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开发产业集群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我们将继续深化‘产业链+代表站’模式,让莓茶叶讲述代表的履职故事,让小莓茶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永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欧湘云信心满满地说。如今,在张家界机场、高铁站的土特产店里,张家界莓茶产品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伴手礼。
责编:田育才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