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1 21:50:2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沐
巍巍武陵,云雾轻拢;澧水悠悠,沃野绵延。一幅“稻在水中长、鱼在稻间游”的生态画卷正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新桥镇徐徐铺展。
科技赋能:数字引擎驱动现代农业新范式
“以前人工打药,一天最多10亩;现在用无人机,840亩田一会就打完了,还能边打药边测虫情。”在郑家坪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山下良田负责人边演示无人机作业,边骄傲地表示,“现在无人机、插秧机、收割机才是种田的主力。”
新桥镇坚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步伐。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引进植保无人机、智能虫情监测仪等先进装备,初步构建“空天地”一体监管“智慧”体系。全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水稻单产提升10%。
新桥镇依托“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生物防治+精准施药”技术,严格限定农药使用范围和剂量。“农药撒多了,鱼鳖先‘罢工’。”当地种植大户说道。这种生态养殖方式,同时达成了病虫害防控和绿色养殖,鱼鳖成活率超80%。
产业融合:三产联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们正推动水稻种植从‘吃饭产业’向‘复合产业’转型。”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道。新桥镇构建“一心两轴四片”发展格局,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在郑家坪村、新桥社区等村(社区)推广稻鱼、稻鳖、稻鸭综合种养,以“水稻+”复合种养模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培育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线,开发有机米、植物油、干制木耳等高附加值产品。
农文旅融合是新桥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的点睛之笔。新桥镇依托区位优势,立足各村(社区)资源禀赋,近年来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开设民宿、农家乐10余家。新桥社区培育50亩葡萄园、米多农场等主体,开发葡萄采摘、田园观光等特色项目;落户郑家坪村的山下良田,举办春耕文化节等特色农事节庆活动,加大农文旅宣传力度;申家坪村既有颇具影响力的“观山别院”,又有正在建设的野奢度假民宿集群;引进张家界绿航果业有限公司,在老木峪村打造集草莓繁育、种植、销售、农事科普体验一体化水果基地;依托天然溶洞和林场,柏家峪村开展户外探险项目;贵峪村打造“乡下人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承接大湾区研学团队。
点绿成金: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新密码
“好山好水出好米。”新桥镇森林覆盖率高,澧水支流穿镇而过,优良水质滋养良田;且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有着独特的山区小气候,昼夜温差大,使作物生长期延长,糖分积累更充分。经检测,本地大米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口感软糯清香。
为了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新桥镇全域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建立化肥农药减量长效机制,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稻渔”共养模式成功将鱼控草、鸭除虫、鳖松土的生态循环转换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发展优势,生态稻米售价高于普通稻米,稻田里的鱼鳖鸭成为农产品品质认证的“活招牌”。
共富路径:利益联结构建乡村发展共同体
“土地流转再加我在山下良田做事的钱,一年能有六、七万。”这是当地农户在访谈时所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正被新桥镇推广,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就近务工等多种形式,深入参与农业产业链,织成一张紧密的利益联结网。全镇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共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超500人次,其中包括监测户、脱贫户50余人。
新桥镇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免费为散户提供机械播种服务,提供育种育秧、病虫害防治和技术指导服务,惠及数千亩农户耕地;企业回收大户优质稻谷,帮助打开销路。通过“机械共享、技术共用、市场共拓”,带动全镇农业整体提质增效,走出了一条企业得发展、集体有收益、农民能致富的共赢之路。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