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9-11 18:20:22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虢灿 整理 视频 何佳洁 项炜
从长沙出发,沿着芙蓉北路一路向北数十公里到达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望滨社区,道路右侧一座被当地人称为“白骨塔”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静静矗立在县烈士陵园内,塔下刻着“丹心悬日月,白骨镇山河”。这座“白骨塔”原位于湘阴县文星镇平家湾义山,20年前重建于此,塔下掩埋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99军第99师295团曹克人营等在湘阴战场上阵亡的两千多名将士的忠骨。
湘阴县烈士陵园内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图源:岳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曹克人,1911年出生于湖南桂阳。少时受进步兄长影响,投笔从戎,从黄埔军校14期毕业,在战场屡立战功。曹克人治军严谨、处事公正、关爱士兵,营中威望很高,兵士都能以死相随。
1941年春,曹克人率国民革命军第99军99师295团1营从贵州开赴湘阴县城,负责城防。9月底,日军在湘北遭遇顽强抵抗后伤亡惨重,企图夺取湘阴作为转运伤兵的港口。
此时地处长沙前哨的湘阴局势极为紧张,曹克人选择险要之处挖壕沟、设掩体,发动群众抢运军需,封锁水域。并把东门外的文星桥拆掉,以示“誓与湘阴共存亡”。
大战在即,此时曹克人的妻子身怀六甲,他的父母也修书劝他:“人之功名富贵,半由天命……父母之于子女,其责仅在生之、育之、教之……”
曹克人毅然回信:“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匹夫尚且有责,我作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请双亲体谅时艰,顾全大局,善自颐养天年……我愿誓死抗日到底。”
同年10月3日,日军500余人以飞机、大炮、毒瓦斯等武器,向城防营北门阵地发动猛烈进攻。曹克人沉着指挥,浴血奋战,重创日军。4日,日军增兵800余人再次扑来。曹克人全营将士以一当十,奋勇抵抗,但此时日军援兵不断,在敌军南北夹击下,曹克人和16名士兵因弹尽受伤被俘,除极少数士兵泅水突围外,全营其余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被俘虏的17位官兵遭遇日军的酷刑,曹克人宁死不屈,对敌人横眉怒斥,痛骂日军。恼羞成怒的日军将其四肢用铁钉钉在熊家祠堂墙上,割舌挖眼、砍断双手,最后开膛破肚,灌入煤油,将他活活烧死。日寇退却数日后,墙上仍现身迹,头躯四肢清晰可辨。湘阴人民悲恸不已,敬写挽联:“率孤军以守孤城,湘水竟无情,波涛不尽英雄泪;摧敌锋而寒敌胆,楚疆今再捷,千古长留节烈名。”
1942年9月,湘阴县在城南郊平家湾义山修建纪念塔,将曹克人等人遗骸、尸骨770具用坛子装好,埋于塔下,称“白骨塔”。曹克人牺牲两个月后,他的儿子曹宏璋在桂阳老家出生,而今也已儿孙绕膝。
1984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曹克人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24日,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曹克人位列其中。
家书原文:
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匹夫尚且有责,我作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请双亲体谅时艰,顾全大局,善自颐养天年……我愿誓死抗日到底。
【“00后”读家书】
拆桥守孤城,以血践“誓死”
湘阴烈士陵园的白骨塔前,“丹心悬日月,白骨镇山河”的刻字仿佛刻在我的心上,第一次懂得这句话的重量,不敢细想曹克人写这封信时的场景:妻子怀着孕,父母劝他“功名富贵半由天命”,可他偏要拆了文星桥,断了退路,守一座孤城。
也许他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回桂阳老家,等孩子出生,陪父母颐养天年。可他把“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的责任,刻进了骨血里。
岁月流逝,我们不会忘记,当年有这样一支孤军,为了不让湘阴成为敌寇的伤兵港,把生命留在了这座孤城。他们的“誓死”,不仅仅是历史,更是白骨塔上的丹心,是桥下的流水,是代代人都该铭刻在心的爱国情。(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羊咪米)
曹克人素描画。羊咪米绘制
责编:苏亮
一审:虢灿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