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9-11 16:01:01
依旧不低的出汗量、不知不觉减少的饮水量、辛辣温补的饮食习惯……这些藏在秋日生活里的小细节,都可能让结石有机会“趁虚而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秋季该如何做好防护,守护泌尿健康,远离结石烦恼。
为什么秋季结石容易“出现”?
秋季白天仍有一定热度,人体出汗量并未显著减少,加上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尿液会变得浓缩,尿酸、草酸等结晶物质容易沉积——就像湖水因干旱变浅后会析出杂质一样,尿液浓缩到一定程度,结石就可能悄悄形成。此外,不少人秋季偏爱辛辣、温补食物,或因天气转凉减少户外活动,甚至为避免频繁如厕刻意少喝水,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结石出现的可能性。
做好这几点,秋季减少结石困扰
喝水要“主动”,别等渴了才喝。每天喝够2000—2500毫升温水,相当于4—5瓶矿泉水,白天户外活动后或夜间开空调时还要适当加量。别用浓茶、热饮代替温水,过浓的饮品可能增加尿液中杂质含量,不利于结晶排出。
饮食别太“燥热”。少吃高草酸的菠菜、苋菜,少喝啤酒、少吃动物内脏(避免尿酸升高),秋季进补时也别过量食用辛辣、油炸食物,清淡饮食能减少结石形成的“原料”;可适当多吃梨、冬瓜等清热生津的食物,辅助补充水分。
动起来,别因凉“宅家”。每天抽20分钟散步、慢跑或做简单家务,适当运动能促进尿液流动,帮助身体“冲”走可能形成结石的小颗粒,避免因天气转凉就久坐不动。
别憋尿,及时“解放”膀胱。秋季夜间气温低,不少人因懒得起身而憋尿,却不知长时间憋尿会让尿液在膀胱里停留过久,结晶更容易沉淀,有尿意时千万别硬扛。
出现这些信号,可能是结石的“提示”
如果突然觉得腰腹部绞痛、排尿时疼痛、尿液颜色变深甚至带血,别以为是“肠胃不适”或“着凉”,很可能是结石引起的,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尿常规、泌尿系超声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才能避免结石变大引发肾积水等更严重的问题。
秋季是享受清爽的季节,别让结石影响心情。从今天起,多喝水、勤运动、管住嘴,让泌尿健康稳稳“度秋”。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泌尿外科 符立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