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开讲 ▏“党建+产业”双轮驱动——探索机关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9-11 12:08:10

宣讲人:张家界市审计局驻慈利县岩泊渡镇红土村第一书记 朱长征

【文字实录】

近年来,张家界市审计局党组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机关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一重要工作抓手,通过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红土村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帮助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擎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探索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建强组织堡垒,确保乡村振兴正确方向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思想根基。局机关党支部通过与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联建活动,共同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宣讲解读有关政策,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和乡村干部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推动党的方针政策在乡村落地见效。在局机关党支部的帮助下,红土村党支部迅速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党小组,由派驻第一书记和村支部书记双牵头,动员吸纳乡贤能人、党员骨干、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研究制定乡村旅游五年发展详细计划。同时,带领党员外出考察乡村旅游成功案例,凝聚“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发展共识。

压实政治责任,兜牢发展底线。建立机关党组织保障乡村振兴任务落实机制,明确局机关在促进脱贫人口增收、强化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年度任务,分管领导每月到村进行任务督导,推动帮扶项目落地实施建设。明确机关党员和驻村工作队在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方面的重要职责,通过驻村工作队常态化入户走访和机关党员与已脱贫户结对联系,加强对重点人群动态监测,与村“两委”一同,因户因人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并针对性开展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建强组织体系,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构建结对体系,凝聚发展合力。推动机关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子”,经常性到村召开乡村振兴专题会议,帮助解决村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选派政治过硬的党员同志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当好党建指导员,帮助村党组织规范组织生活,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基层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整合多方资源,优化帮扶服务。发挥审计机关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协调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缺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缺投入、群众办事缺渠道等实际问题,帮助红土村成立红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村支部书记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通过整合闲置农房、土地、溪流等资源,打造桃水溪漂流景区和桃水溪营地等工会活动基地。建立“支委包户联片”机制,每名支委联系1—2户村民,支持发展民宿、农家乐、便利店、手工制作等,帮助解决经营问题。推动形成“党员带群众、先富带后富”的联动效应。

发挥党员作用,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争当先锋模范,彰显示范效应。组织机关党员深入乡村一线,帮助农户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开展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等,带动村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建设。通过帮扶,吸引在外创业成功的一位村民,回村创办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公司,安排村民在家门口就业8人;帮助6位村民发展红薯粉丝产业,年产出粉丝20000多斤;崇尚文明和谐新风尚,成功化解邻里矛盾3起。村党支部深挖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体验馆”,建成工会活动基地。开发“乡村记忆工坊”,组建党员宣传队,由3名熟悉土家米酒、土法豆腐、糯米糍粑、土家十大碗、红薯粉丝制作技术的党员传授民间技艺。推出竹编、木雕等手工艺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良好氛围。

培育本土人才,保障乡村发展。通过技术培训、经验传授等,帮助乡村培养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本土人才,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选派5名党员同志参加网络直播培训,精心维护桃水溪漂流、桃水溪营地抖音网络账号,推介土蜂蜜、红薯粉、甘蔗糖等地理农特产品。召开创业青年座谈会,引入外出创业青年返村建设亲子园、游乐场、烧烤园、KTV、露营场所,搭建桃水溪漂流“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平台,拓宽村民增收渠道。2024年,村民实现增收超百万元。2025年,网络预售桃水溪漂流票收入超过50万元。

聚焦民生实效,彰显乡村振兴惠民温度

破解急难问题,绘就民生新图景。围绕村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赴村帮助村民落实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保障政策,解决回乡创业和发展庭院经济中的困难问题,帮助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协调解决土地使用难题,推动政策红利精准惠及群众。

共享发展成果,赋能乡村治理。将村集体经济收益的50%纳入村集体,用于完善水、电、路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困难群众。将集体经济收益的10%分配给村民小组,用于片区环境治理等。推行利益联系机制,将集体经济40%利润让利给全村村民,支持村民建设美丽庭院,发展庭院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成效与展望

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几年来,红土村实现了“三个转变”:资源变资产,盘活闲置土地12亩,农房6栋,水沟3千米,建成桃水溪景区系列旅游设施,形成收益稳定的村集体产业,为红土村贡献年纯收入50万元以上;农民变员工,39位村民加入村旅游公司,人均年增收2.6万元;三是乡村变景区,村年均接待游客量超2万人次,荣获“省级乡村集体经济示范村”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旅游”模式:坚持强链补链,逐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持续深化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不断提升旅游运营水平和游客游玩体验感;坚持数字赋能,加大桃水溪漂流、桃水溪营地抖音平台宣传力度,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三是坚持区域联动,实现与周边地缝、温泉、十里花海、龙舟体验、孙开华故居等旅游项目无缝对接,共建乡村旅游经济圈、示范带,努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活力在民。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乡村旅游“火”起来、乡村产业“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

责编:陈小薇

一审:陈小薇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