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1:05: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1日讯(通讯员 蔡新智)
9月10日,岳阳市老科协调研组一行来到君山,开启一场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银发助力产业升级”为主题的专题调研之旅。调研组深入六支渠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濠河村农文旅融合项目现场,通过细致的实地考察与深入的座谈交流,为老科协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精准“把脉”。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吴旺兴,区老干局,区老科协的主要负责人全程陪同调研。
田间“焕新”:四季轮作破难题
调研首站直抵六支渠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这片智能化育秧大棚内,一场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的“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春季,这里化身水稻育秧的“超级工厂”,为全镇机械化插秧提供优质秧苗;夏季,羊肚菌等珍稀菌种破土而出,亩产鲜菇达800斤;秋冬,辣椒、豆角等反季节蔬菜接力生长,亩均收益突破2万元。
“通过‘春育秧—夏种菌 —秋冬菜’的四季轮作模式,我们成功破解了传统大棚‘半年闲’的难题。”基地负责人自豪地介绍道。该模式集成了微滴灌控水、绿色防控减药、有机肥提质等“科技组合拳”,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60%。“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了农产品品质与效益的双提升!”市老科协副会长李平边看边赞不绝口。
农旅“破圈”:大棚转型引客来
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濠河村农文旅融合项目现场。这里,曾经闲置的育秧大棚已摇身一变,成为集休闲观光、亲子研学于一体的“农业会客厅”。游客们不仅可以认领小菜园,亲手种植高附加值蔬菜并带走劳动成果,还能通过“认养+科普”模式,与孩子们一同喂养欣赏龟,全程观察其生长过程。缤纷多彩的多元主题活动,如磁石般吸引市民朋友慕名而至,共同勾勒着活力四射的乡村生活新图景。
“我们秉持‘科技管效率、汗水创财富、美景引客来’的理念,让农业从‘卖产品’成功转向‘卖体验’。”项目负责人介绍道。自运营以来,该项目已成为周边市民周末打卡的热门“网红地”,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过20万元。调研组走进亲子体验区,欣赏龟养殖区,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深刻感受到了农文旅融合带来的乡村新活力。“该项目创新了‘科技+文旅+农业’的复合业态,助力集体经济增收与乡村产业振兴。通过直播电商构建农产品上行通道,开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运营范式。”市老科协副会长何林福给予了高度评价。
银发“慧聚”:智库赋能促振兴
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组与君山区委组织部、老干局、老科协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了深入的座谈交流。会上,君山区老科协会长马志光晒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科技助农成绩单”:在土壤改良领域,专家团队推广“有机肥打底+酵素菌肥活化”技术,让原本板结贫瘠的土地有机质含量提升30%,蔬菜亩产增长40%;在产业升级方面,“四特”引领成效显著,鲈鱼养殖推行“五统一”和“三季错峰”模式,带动1200户养殖户年均增收1.2万元;水稻专家研发的“水位阶梯调控法”,将虾苗成活率从65%提升至85%;果园引进30余个优新品种,优质果率提高至90%;种苗基地应用轻质基质技术,成为湘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种苗硅谷”;在服务模式上,创建10个农业“银发专家工作室”,推行“12710”服务热线(1名专家领衔2人服务团队,每周7天在线值守,10分钟内响应农户诉求),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
“君山区老科协的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有实效,尤其是在‘银发人才’激活、科技成果转化、农文旅融合等方面探索出了可复制的‘君山经验’。”市老科协会长包忠清对君山区老科协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三点期望:进一步加大对“银发人才”工程的支持力度,持续擦亮“银发人才”工程品牌;进一步发挥“银发专家”队伍的作用,加强市、区对接,搞好新老接替,在关键技术攻关上寻求新突破;进一步深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在延长农业产业链上做足文章,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老科协自身建设,关注关心年纪偏大的老专家,要保障工作待遇,稳住基本队伍。
吴旺兴表示,君山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服务保障,为老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 广阔的“舞台”。同时,他也希望区老科协能够持续发扬“退而不休、科技报国”的精神,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良的作风,为君山区的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银发动能”。
此次调研,既是对今年君山区老科协工作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一场智慧的碰撞与交融。随着岳阳市老科协的精准指导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君山区老科协定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书写着“银发助农”的崭新篇章。
责编:张佳玲
一审:冯铁
二审:张一新
三审:闵皓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