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1 09:55:4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术明
“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多亏社区提供的好机会。”9月10日,安化县冷市镇梁家社区,正在分拣辣椒的黄大姐高兴地分享着她的满足与喜悦。
冷市镇梁家社区通过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承接的辣椒初加工订单总量达5万多公斤,成功吸纳安置周边群众50余人务工。为解决加工场地问题,社区租用闲置门面作为临时加工点,通过整合利用闲置资源,实现了群众增收与家庭照顾“两不误”。
在安化县,像这样的“小车间、小门店、小摊位”正成为推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三小”经济,有效破解了群众就业难题,让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安化县充分利用闲置厂房、门面等资源,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县布局了88个就业帮扶车间。这些车间重点面向留守妇女、脱贫人口等群体,开展箱包生产、服装加工、茶叶包装、电子元件组装等业务。
“我们采取‘订单+车间+农户’的模式,实行计件工资,工作时间灵活。”安化旭源服装厂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负责人介绍,县里为就业帮扶车间提供场地租赁补贴、设备购置补助,还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确保员工快速上岗。该企业现有本地就业员工180余人,其中有60多个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妈妈岗”员工。
目前,全县就业帮扶车间已吸纳就业4400余人,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小车间成了群众眼中的“香饽饽”,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又化解了群众“就业难”。
今年安化县通过主动上门服务、一次性告知、缩减办理环节等举措,累计发放创业贷款6900万元,扶持190余名创业者实现梦想,带动本地就业1300余人。一家家小门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县域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脚。
在县城南区星光夜市消费聚集示范区,整齐划一的摊位前,居民正在品尝安化擂茶、烧烤等特色夜宵。摊主老刘笑着说:“现在有了固定摊位,再不用‘打游击’了,收入也稳定了不少。”
安化县按照“疏堵结合、规范有序”原则,针对摆放位置、营业时间等方面制定管理规范,定点设置卫生设施、垃圾分类和转运设备,周边城管值班亭、公安值班亭、公共卫生间、停车场一应俱全。这些举措既保留了城市的烟火气,又让摊贩们有了安身立命的“小天地”。目前,全县规范设置的摊位已解决600余人就业,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补充。(冷市镇人民政府供图)
责编:宋姗姗
一审:雷鸿涛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