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闺蜜”买机票遇困?她仗义凑了10万元,然而……

邓淇月 孙文斌   常德融媒   2025-09-11 07:59:11

案情回顾:

8月17日,桃源县居民赵女士收到一条抖音私信,对方自称是赵女士旅居美国的朋友“钱女士”。“钱女士”称近期打算回国,托某航空公司孙经理预留了机票,没想到自己因外汇饱和而无法支付,因“预留机票需在有效时间内支付”“受美国网络限制而无法联系其他亲朋好友”等原因,“钱女士”希望先将99600元机票钱转给赵女士,再请赵女士代为付款。随后,“钱女士”发来转账截图以示诚意,并告知其“跨行跨境转账需3至6小时才能到账”。考虑到两人相识已久,再加上“钱女士”先打来款项,赵女士深信不疑,但苦于只有1万元流动资金,于是和邻居李先生商量筹款。就这样,赵女士出资1万元,李先生出资89600元,这笔款通过李先生的账户转给了“钱女士”提供的账户。

直到第二天早上,赵女士发现没有资金到账,并且无法联系到“钱女士”才意识到被骗。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诈骗套路揭秘:

1. 冒充熟人身份,利用情感信任: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冒充受害人海外朋友,利用朋友关系降低警惕性,以“急需帮助”为切入点博取同情。

2. 虚构紧急场景,制造时间压力:编造“外汇饱和”“网络限制”“机票预留时效”等看似合理的紧急情况,迫使受害人快速决策,缺乏核实时间。同时强调“无法联系其他亲友”,将受害人设定为唯一求助对象,增强紧迫感。

3. 伪造转账凭证,消除受害人疑虑:发送虚假的银行转账截图(实际未到账),利用“跨境转账延迟到账”的常识漏洞,让受害人误以为资金已发出。

4. 利用筹款环节扩大诈骗金额:通过受害人向亲友筹款(本案中邻居李先生),不仅增加单次诈骗金额,还利用第三方账户转账增加追查难度。

5. 选择跨境场景增加核实难度:冒充海外朋友、虚构跨境支付障碍,利用地域隔阂和时差问题,使受害人难以实时核实真伪。

警方提示:

凡声称境外朋友求助代付机票、转账等,必须通过原有联系方式(电话、微信等)直接验证身份,切勿轻信新账号发来的信息。所有声称“跨境转账延迟到账”并要求先代付的,均是诈骗!银行转账记录可通过官方渠道实时查询真伪。不随意透露个人关系网、经济状况等信息,谨防被骗子利用实施精准诈骗。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常德融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