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澧文苑】孝亲尊师让孩子健康成长

唐耿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1 07:07:49

■唐耿凯

民族复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攸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寓德于教,立德才能树人。孝亲尊师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更是德育之根。孝亲尊师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百善孝为先”。孝道在中国是最被看重的美德。“孝”是所有道德的根本和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教育一定要从孝道教起。至圣先师孔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就以“孝”为基础,他认为一般的文化知识学习都应服从于道德教育的需要;亚圣孟子的教育理念也是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他推崇的是“以德为主,德才兼备”。在孟子看来,“孝悌”是整个人伦道德的核心,教育则是帮助人们将先天的善性保留下来,并且能逐渐发展成仁、义、礼、智四德。“孝”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有了孝心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孝”为德之根,德从“孝”出。古代举孝廉为官,因为孝廉之人才会忠君爱国。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更是名垂青史,其美德千古流芳。可见古人高度重视孝道,显示了古代选人用人的远大智慧。孝敬父母长辈的人必然会尊敬老师:父母给人以生命,而老师给人以慧命。孝亲尊师就是感恩父母师长的抚养、教育,立志成人、成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是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一代伟人毛泽东堪称孝亲尊师的典范:他在慈母病逝后写下催人泪下的《祭母文》,沉痛悼念至深的母恩,建国后回韶山仍不忘祭拜父母;他在青年时代十分孝敬老师杨昌济,直到杨老故去还亲自扶灵柩回乡;自革命战争年代直至成就伟业,他始终敬重、关怀自己的老师徐特立,曾在给徐老的生日贺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可见他对老师是何等的尊重!领袖们孝亲尊师的美好德行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孝亲尊师让他们更崇高、更伟大!

孝亲尊师的孩子从小受到言传身教,感受父母辛劳、体谅师长付出,内心自然生起孝敬感恩之情。这促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劳作、减轻父母负担;虚心受教、奋发读书,在课堂上专心好学,学问不断长进,成为有智慧的青年才俊。他们不怕困苦、勇于担当,敢于直面挫折,愈挫愈勇。目睹父母师长的坚韧,他们心态阳光、百折不挠,抗压能力不断增强,终能通过拼搏取得成功。他们心善行善、舍己为人,耳濡目染父母的乐善好施、老师的关爱体贴,会主动关爱他人、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甘于奉献。他们大公无私、赤胆忠心、爱党爱国爱人民。良好的德行教育将孝亲尊师的真诚升华为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报国之情。当面临重大挑战,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孝经》主张将“孝”贯穿一生行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要尽力保全身体,做不到就是大不孝。试想,那些自残、轻生的孩子若有孝心,想到父母悲痛,还会选择极端行为吗?若有至诚孝心,即便遭遇再大苦难不幸,也不会做出毁身的举动,那些因情感纠纷而发生的极端事件也能避免。

中国文字智慧彰显教育的次第:“教”字左边是“孝”,右边是“文”,表明应先教“孝”再教“文”。现今教育重“文”轻“孝”,问题丛生。试想,父母老师辛苦培养出硕士、博士,孩子却毫无孝心、不懂感恩、冷酷叛逆甚至违法乱纪,这能算教育成功吗?不孝亲尊师,孩子难以真正成人成才。一个不孝顺关爱父母的人,怎会真心爱国爱民?不尊敬老师,怎会真诚受教、修好学业?不孝亲尊师,怎能担当家庭和社会重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教育方针以德为首,孝亲尊师是立德育才的根基,做人立身之本。教育迫切需要回归根本。孝亲尊师是最好的心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塑灵铸魂的重大工程,必须从娃娃抓起!教师教书育人要“为之计深远”,不可急功近利只重学业成绩,要及早将孝亲尊师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持续悉心护养,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扎根教育至关重要,唯有孝亲尊师,孩子的德行学问才有根。有了这个根本,爱心、感恩心、责任心自然生发,枝叶花果自然茂盛!

孝亲尊师让孩子成人成才;让家庭幸福、学校兴盛、社会和谐。全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要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创新思路方法。例如,老师在校侧重教学生孝亲,家长在家侧重教孩子尊师,两者相互策应,效果更好。自幼儿园至中小学,可设立孝亲奖、尊师奖等荣誉,评定模范标兵,宣传感人事迹,让教育更有温度、高度、灵魂和生命力,回归真正轨道。学校抓好孝亲尊师教育,许多工作将事半功倍。

孝亲尊师是德育之根,是最好的心理教育,是最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奠定三观的重要基石。孝道和师道是德中之德、核心之德。孝亲尊师让孩子健康成长,大力弘扬此精神,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就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唐耿凯,原临澧一中退休教师,从教36年,一直从事初、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长期关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

责编:马曼雅

一审:马曼雅

二审:鲁融冰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