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中医医院丨识破3个艾滋病生活陷阱,这份防护锦囊请收好!

    2025-09-10 16:40:04

把艾滋病比作“大反派”再形象不过——它像个藏在暗处的破坏者,悄悄攻击身体的免疫系统,却从不主动“亮身份”。但别慌!这个“反派”的套路其实很好破解,今天就来揭穿它的伪装,教你用简单几招筑牢健康防线。

陷阱一:以为“外表健康”就安全?

艾滋病病毒最狡猾的一点,就是感染后可能潜伏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感染者表面看起来和正常人没区别,吃饭、握手、拥抱这些日常接触根本不会传播病毒。但如果放松警惕,比如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或共用针具,这个“隐形反派”就会趁机入侵。

锦囊:别靠外表判断风险!有过高危行为后,及时到疾控中心、医院做免费检测,早发现才能早防护。

陷阱二:觉得“安全套”可有可无?

很多人觉得偶尔一次不戴安全套没关系,但这恰恰给了艾滋病病毒可乘之机。它最喜欢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而正确使用安全套就像给身体装上“防护盾”,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锦囊:记住“全程规范用套”口诀——检查有效期、捏扁储精囊、全程不脱落,事后检查是否破损。这可是性价比最高的“防反装备”!

陷阱三:不知道“72小时紧急防护”?

万一不小心暴露在风险中(比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别绝望!72小时内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PEP),能有效降低感染概率,就像给身体启动“紧急杀毒程序”。

锦囊:暴露后立即联系疾控中心或医院,连续服药28天,千万别错过“黄金救援期”。

特别提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受害者,咱们千万别歧视他们!《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早就明确,他们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都受法律保护。但如果有人明知自己感染,还故意传播(比如不戴套发生性行为),这就既缺德又违法了——《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感染者不能故意传播病毒,要是这么做导致他人受害,不仅要承担民事赔偿,严重的还得负刑事责任。

这个“大反派”虽然厉害,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方法、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就能让它无机可乘。记住:防艾不防爱,健康生活从了解开始!让我们一起对艾滋病说“不”,对健康生活说“要”!(张夙敏 唐罡 李新凤 王珂

责编:姚铮铮

一审:姚铮铮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