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9-10 13:03:02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0日讯(通讯员 张云翼 何剑云)9月9日,道县中医医院成功为一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成功实施了院内首例“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手术,该手术的顺利完成,为颈动脉狭窄患者打开了卒中预防的“天窗”。
患者杨某,男,79岁,因脑梗死入住道县中医医院中风科,入院后完善脑血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狭窄程度达80%以上,且为本次患者卒中的责任血管,随时可能因血管闭塞引发急性脑梗死,存在极高致残、致死风险,有非常明确的手术指征。了解患者病情后,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和解释后,中风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云翼带领介入团队反复研讨,结合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最终确定采用“右侧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这一微创介入手术方案,以解除血管狭窄、恢复脑部血流。
手术过程中,道县中医医院中风科介入团队在永州市中心医院零陵院区神经内科蒋健主任医师的精心指导下,运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精准穿刺患者股动脉,为患者进行狭窄部位造影,选取最好的工作角度,以微导丝导引保护伞通过颈内动脉狭窄段,并在血管平直处放置保护装置,通过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再将颈动脉支架顺利输送至狭窄部位平稳释放。整个手术历时约60分钟,过程顺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血管通畅,血管修复程度达80%,血流恢复良好,远端血流较术前明显丰富,术毕患者未诉任何不适,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张云翼主任表示,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治疗方式以药物保守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为主,前者对重度狭窄患者效果有限,后者创伤较大、恢复周期长,且对手术适应证要求严格。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适应证广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疗中风的有效手段。以往此类复杂手术往往需要转诊至省市级大医院,异地就医不仅增加了高昂的交通、住宿成本,更关键的是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途中也存在病情加重的风险。如今这项技术在道县本地开展,将大幅减轻患者的就医成本,为急性中风患者抢抓黄金救治时间,也让更多筛查出颈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能及时得到干预,避免灾难性的中风发生。
道县中医医院颈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的成功开展,是该院又一项“小切口、大意义”的突破,标志着该院卒中中心的“防、治、救、康”一体化卒中救治体系更加完整,救治能力从“静脉溶栓”的初级阶段成功迈入了“动脉取栓”和“血管内介入”的高级阶段,它不仅仅是一台手术的成功,更象征着县域医疗服务的显著提升,是道县及周边地区百姓的健康福音。
下一步,道县中医医院将这项技术从“成功开展”变为“常规开展”,建立标准化流程,深入社区、乡镇开展脑卒中高危因素和颈动脉筛查的宣教活动,建立完善的术后随访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康复期的独特优势,在颈动脉支架植入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颅内动脉狭窄支架、动脉瘤栓塞等更复杂的神经介入手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好区域群众脑血管健康。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