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2025-09-10 11:52:45
干冰,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保鲜材料。
网上买了生鲜,卖家会在里面放上好多干冰防止食物变质,有些餐饮店在上菜、做鸡尾酒时,为了营造“仙气飘飘”的效果,也会使用干冰……
但你知道吗,干冰如果储存、使用不当,其实超级危险!!!
前段时间,湖南的一名 14 岁的小孩在爸爸网购冰激凌的箱子里发现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以为是玩具,便捏在手里反复摇晃。结果密封袋里的干冰突然爆炸,小朋友的右手瞬间鲜血直流,拇指虎口处被撕开一道约 10 厘米的伤口,拇指骨折。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
贵州的一个网友把买鲜货的剩余干冰放入矿泉水瓶后存储进冰箱,想着之后还能用,结果干冰在冰箱里突然爆炸,单侧冰箱门整个炸开,冰箱内的物品也因爆炸四散一地。

这种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冰块”,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干冰不是冰!
-78.5°C 的“隐形杀手”
别看干冰名字里有个“冰”字,但它跟我们平常用水冻成的“冰”,可完全不一样~
干冰是二氧化碳(CO₂)的固态形式,在常温常压下不会融化成液体,而是直接升华为气体,因此也被称为“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的温度低至 -78.5°C,远低于普通的冰(0°C),是一种强力低温冷却剂。想想看,如果把手伸进 -78.5°C的“冰”里会怎样?
几秒钟,仅仅几秒钟,你的皮肤就会被“冷烧伤”。血管收缩、细胞结冰、组织坏死——比开水烫伤还要狠!

消防人员用猪肉模拟人体皮肤徒手接触干冰的后果。图片来源于网络
威力惊人的
“不定时炸弹”
此外,干冰还有个“特异功能”:能直接从固体变成气体,不经过液态阶段。
这一特性在实际场景中用起来确实很方便,比如因为不会留下任何液体残渍,非常适合在冷链运输、食品冷藏;干冰颗粒可以用作无水无残留的喷射介质,能有效清除油污、油漆等,还不会损伤物体表面;医学上,它还被用于皮肤科冷冻治疗以及器官运输过程中的温控保存……
但问题在于,它在常温下会迅速升华,一块标准的 1 千克干冰会在约 24 小时内会完全升华,直接升华成气体意味着体积会瞬间膨胀 800 至 1000 倍,如果把它放在密封容器里(比如塑料瓶、保温盒),结果就是——啪!压力飙升,直接爆炸!

图片来源:广州消防
可能有人会想问,干冰放在常温环境下有爆炸风险,为什么放到冰箱的冷冻层也不行呢?
这是因为,冰箱的冷冻层温度一般在 -15℃ 到 -25℃ 之间,对于干冰来说,还是“太热了”。
无声无息的
“夺命毒气”
这是干冰最隐蔽,也最致命的“杀招”。
如何正确使用干冰
1
佩戴防护装备,避免冻伤
2
避免密封存储,防止爆炸
如果不慎出现了因为干冰导致的受伤,可以采用下面这些应急救处理:
皮肤冻伤:
立即停止接触干冰,用37℃-39℃的温水(非热水)缓慢复温冻伤部位,切勿揉搓受伤皮肤,以免进一步损伤组织。
误食干冰:
立即停止进食,千万不要催吐,干冰在体内升华会造成内脏破裂。
大量干冰升华导致的二氧化碳中毒:
立即将伤者转移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同时松解衣物并保持平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CPR)。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都是应急处理,所有干冰相关伤害,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延误治疗。
责编:周倜
一审:周倜
二审:段涵敏
三审:杨又华
来源:科普中国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