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10:28:38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0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李聪玲)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教师们依旧坚守在三尺讲台,用汗水浇灌知识的花朵,用声音传递成长的力量。
然而,日复一日的伏案备课、站立授课、高声讲解,也让教师群体面临着诸多职业病的困扰。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带来这套教师常见职业病的防治指南,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为教师们送上一份贴心的健康关怀。
腕管综合征:“鼠标手”困扰常相伴,科学防护是关键
“这道题,我上次就写在黑板这个位置!”相信不少教师都曾这样提醒学生,而频繁的板书书写、作业批改以及电脑操作,却让腕管综合征成为教师群体中的“常客”,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鼠标手”。
省职业病防治院骨科主任医师杨红波介绍,腕管综合征主要是因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致。教师在批改作业、写板书、使用电脑时,手腕会进行大量重复性动作,长期如此便会造成腕部过度使用,进而引发疾病。其典型症状为手腕前部疼痛,拇指、食指和中指区域出现麻木无力感,严重时甚至无法握拳,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给出了防治建议:首先要优化姿势,选择握感舒适的笔,减轻手腕书写压力,同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鼠标,避免手腕悬空;其次,每使用手腕30分钟,就应停下做“手腕绕圈”动作,放松腕部肌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务必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寻求科学治疗。
慢性咽喉炎:声带“超负荷”工作,护嗓妙招来帮忙
“整栋楼就我们班声音最大!”课堂上,教师常常需要提高音量维持纪律、讲解知识,长期高强度的用声,再加上粉笔粉尘的刺激以及饮水不足,使得慢性咽喉炎成为教师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教师的声带在长期、高强度振动下易出现充血、水肿情况,而喉部黏膜因缺乏润滑,也极易引发慢性炎症。患病后,教师会出现咽喉干燥、灼热、疼痛、瘙痒、有异物感等症状,说话声音嘶哑,严重时还可能短暂失声,直接影响教学工作。
想要保护好嗓子,教师们可以这样做:科学用声,避免大声喊叫,授课时借助扩音器,减少声带负担;课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日常可搭配“胖大海加罗汉果”“陈皮加桔梗”“菊花加甘草煮水”等代茶饮,滋润咽喉;同时,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炸和过高糖分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咽喉的刺激。
颈椎病:伏案工作易“缠身”,定时活动解疲劳
“你们的作业,我批了一晚上!”这句教师常说的话,背后藏着颈椎病的隐患。除了课堂授课,教师在课外还需花费大量时间备课、批改作业,长时间伏案低头工作,姿势固定不变,容易导致颈椎出现问题。
长期伏案备课、批改作业以及低头使用电子设备,会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前屈位,进而造成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间盘压力增大,加速颈椎退行性变化。颈椎病发作时,教师会感到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痛、眩晕感,甚至影响日常活动。
预防颈椎病,教师要注意调整坐姿,将电脑屏幕高度调节至与眼睛水平或略低于视线的位置,避免瘫坐;每伏案工作1小时,就起身活动5-10分钟,做“颈椎米字操”—— 头部缓慢向上下左右及斜方移动,每个方向停留3秒,以此放松颈椎周围肌肉;此外,还可适当进行游泳、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下肢静脉曲张:久站讲台添“烦恼”,科学防护减负担
“耽误大家两分钟,讲完这题就下课!”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教师常常会延长站立授课时间,而持久站立、体力活动强度大,使得下肢静脉曲张在教师群体中尤为常见。
教师讲课时长时间站立,下肢静脉中的血液难以向心脏回流,容易导致静脉扩张,引发下肢静脉曲张,出现腿脚肿胀的情况,腿上还会浮现出像蚯蚓一样的青筋,严重时腿部会变黑,出现湿疹、溃疡,甚至站立困难。
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教师可采取这些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若站立时间过长,可将身体重心交替由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上,交替休息;站立时,两脚轮流提起脚后跟或轮流屈伸双腿,促进下肢血液回流;睡前或休息时,将双腿抬高至略高于心脏的水平,每次保持15-20分钟;白天站立或活动时,可穿戴弹力袜,减轻腿部酸胀感和曲张程度;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治疗。
粉笔染白青丝,责任压弯脊背。教师们用一生的坚守,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在这个充满敬意的教师节,愿所有教师都能收下这份健康指南,在培育桃李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健康,享受快乐幸福的生活!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