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旅发会·深度报道之七丨慈利“硒”引力拉满!游客抢着买,农民乐开花

上官智慧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0 10:12:1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上官智慧

连日来,慈利城区各大超市“硒有慈利”专柜前人流涌动,杜仲雄花茶、富硒黄桃干等商品成热门之选。江西游客祁阳拎着特产笑称“养生又独特,不买总觉得少点啥!”

近年来,慈利以“硒”为突破口,推动老产业、农品、加工品变身旅游“爆品,富硒旅游商品销售额攀升,农旅融合的道路越走越宽。

老杜仲焕新:从“卖树皮”到“抢着带”养生礼火了

“以前啊,杜仲树就靠卖树皮挣钱,辛苦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不一样了,你看这些打包好的产品,游客见了都抢着买!”张家界绿春园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站在生产线旁,指着传送带上封装好的杜仲雄花茶,语气里满是感慨,“这老产业,算是真正活过来了!”

慈利县素有“中国杜仲之乡”的美誉,境内拥有近20万亩杜仲林,年产值约11亿元。可在早年,杜仲产业一直停留在“卖原材料”的阶段——树皮被收购后直接运走,游客即便想带点特产,也找不到合适的商品,当地农民的收益更是有限。

为让老产业焕发生机,县里下足了功夫。第一步就是找“智囊团——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国际杜仲研究中心”门钻研杜仲的深加工技术。

于是,杜仲雄花被制成干茶,冲泡后清香四溢;杜仲叶经过提炼,变成了日化品的优质原料;就连以前没人在意的杜仲籽,也被开发成了营养丰富的食用油。曾经,该县出产的半斤杜仲雄花茶,还拍出过58万元的天价,让更多人看到了杜仲的价值。

光有好产品还不够,还得让游客有“参与感”。在江垭杜仲种植基地,县里打造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春天,游客可以走进茶园,亲手采摘鲜嫩的杜仲雄花;车间里,能观看工人用古法制茶的全过程,看着茶叶在锅中慢慢舒展、变香;临走时,还能拎上印着“硒有慈利”logo的精致礼盒,把“养生味”带回家。

“现在我们的杜仲雄花茶最受游客欢迎,其中三成以上的订单,都来自景区游客和旅游经销商。”张家界绿春园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如今的慈利杜仲产品,已经涵盖茶、日化品、工艺品、保健品等六大类,年产值11亿元。

在城区商场和各景区的“硒有慈利”展柜前,杜仲雄花茶更是成了游客的“必购单品”。

新鲜农品“出圈”黄桃柑橘遭疯抢,后备箱装不下

“太甜了这富硒黄桃昨天一天就卖了200多箱,游客都说要多带点回家!”98下午,慈利县零溪镇富硒黄桃种植基地里,种植户李师傅一边帮游客往纸箱里装黄桃,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零溪镇是慈利富硒果蔬的主产区之一,这里的黄桃因富含硒元素,果肉细嫩、甜度超高,一到旅游季就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可新鲜黄桃不易携带,放久了还容易坏,不少游客想买却犯了难。

县里很快注意到这个问题,主动上门指导农户:把新鲜黄桃做成罐头,保留原汁原味;烘干制成黄桃干,酸甜有嚼劲;还设计了便携小包装,一袋装两三个,游客揣在包里就能带走,不占地方还方便分享。

在慈利,受欢迎的可不止黄桃,富硒柑橘也是旅游季的“明星产品。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31万亩,年均产量超22万吨。

为了拉长销售期,慈利还指导农户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出金秋砂糖橘、爱媛38等新品种。如今,柑橘采摘期从9月持续到11月,正好覆盖旅游旺季,让不同时节来的游客,都能尝到新鲜的本地柑橘。

“来,尝尝这个爱媛38,水分足还没籽!”在东岳观镇北平村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人员递上刚摘下的柑橘,热情地邀请游客品尝。基地里,游客们提着小篮子,穿梭在果树间,亲手挑选成熟的果子,体验采摘的乐趣。

采摘结束后,工作人员还会帮忙把柑橘分装成小盒,既保鲜又不占行李空间。“以前,果子熟了就怕卖不掉,只能低价卖给收购商。现在好了,游客上门抢着买,价格还比以前高了不少” 基地的柑橘配管员笑着说,现在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波游客,忙得脚不沾地,心里却甜滋滋的。

与此同时,慈利县在多个乡镇打造了富硒果蔬采摘园,在核心景区设立销售点,还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富硒采摘游”线路。游客跟着导游走进果园,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把新鲜特产带回家,一举两得。

加工品添韵味:剁辣椒玉竹“出圈”,尝遍慈利味

“看我们这剁辣椒,用的都是本地新鲜辣椒,加的是富硒泉水腌制,没有添加剂,吃着放心!”在慈利县一家富硒食品加工厂里,负责人拿起一瓶印慈利山水图案的剁辣椒,向围过来的游客详细介绍。瓶身上,青山绿水的图案格外醒目,还印着“硒有慈利”的字样,透着浓浓的本地特色。

剁辣椒是慈利人餐桌上的家常调味品,鲜辣开胃;玉竹则是当地的特色中药材,滋补养生。以前,这些“土味”货只能在本地流通,外地人很难尝到。

为让它们走出慈利,带上“慈利韵味”,县里专门制定了“硒有慈利”加工产品标准:从原材料选择,到生产工艺,再到包装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做了严格规范。比如原材料,必须是本地种植的富硒作物;包装上,要融入慈利的自然风光或土家文化元素,让产品既有“味道”又有“故事”。

针对游客的需求,企业还在不断创新:把玉竹与红枣、枸杞搭配,做成即食玉竹片,独立包装,游客随时都能拿出来吃;给剁辣椒换上精致的小玻璃瓶包装,一瓶刚好够吃几天,方便携带还不占地方。

“以前我们厂只做本地批发,订单少得可怜。加‘硒有慈利’品牌后,产品不仅进了景区商店,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销量一年比一年好!”工厂负责人笑着说,现在每天都能接到不少线上订单,还有游客专门打电话来问,能不能多寄几瓶剁辣椒。

南山坪乡犀牛村的玉竹种植户秦忠良,也尝到了甜头“以前种玉竹,就怕卖不出去。现在好了,游客来慈利旅游,不少人都是冲着玉竹来的,我们的玉竹根本不愁卖!”他说,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玉竹,大家靠着这“宝贝”,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慈利县已有百余家“硒”字牌农企,开发出富硒加工产品100多个。县里还在长沙市、南京市等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让这些带着慈利韵味的特色加工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尝到“慈利味道”。

责编:上官智慧

一审:上官智慧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