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新知|退休老人再就业别忘了“风险”

    2025-09-10 09:35:34

近日,麦当劳、北京环球影城等企业招聘退休人员引发广泛关注。一批低龄老人渴望再就业发挥余热,然而现实中“银发打工人”面临体力考验、业绩压力,还可能遭遇劳动权益保障难的困境。

餐饮、物业、家政岗位受欢迎

麦当劳早在2019年就面向退休人员招录弹性工时员工。麦当劳中国回应称,会依法为全职员工缴纳社保,同时采用灵活用工方式,为退休返聘等劳务关系员工提供合规报酬与商业保险。

北京海淀区一家麦当劳餐厅经理介绍,应聘者年龄不超过63岁,有退休证和近三个月退休金流水证明即可,退休人员与兼职员工、学生工一样签劳务合同,通过面试后,入职前办理健康证,时薪19元,日工作4至8小时,岗位集中在清洁、维修、餐厅服务等。

招聘网站显示,退休人员再就业岗位多集中在餐饮、物业、家政等领域,以体力劳动为主。医疗、科研、财会等“白领”岗位对有经验的退休人员也有需求,且薪资较高。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社保新规”实施,企业为降低成本会更多招聘不用缴社保的退休人员,他们经验丰富、培训成本低,利于服务岗位。不过,部分小餐馆招聘条件宽松,仅需健康证。

前程无忧《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烈。56岁的陈阿姨退休前是小学老师,来北京后想找幼儿教育相关工作未果,后在烧烤大排档做穿肉工作,时薪25元,但因工作强度大,不到半个月就辞职了。61岁的郭大爷是环保领域专家,退休后被一家环保企业聘为高级技术顾问,月薪8000元,可第二个月企业提出论文发表目标,他因压力大而解约。

退休人员再就业各有忧愁

退休人员再就业担心身体,用人单位也顾虑意外。一家连锁包子铺负责人称,工作节奏快、强度大,一般只考虑51、52岁的“低龄老人”。丰台法院2023年调研报告显示,涉老年人用工纠纷多涉及确认劳动关系、支付工资等方面,再就业人员集中在50岁至65岁,受伤起诉和因自身疾病侵权诉讼比例较高。而再就业超龄人员是否为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是核心问题。

律师张志友介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退休人员再就业与用人单位不能形成劳动关系,法律身份不再是“劳动者”,法院一般认定其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务关系。如62岁的赵大爷退休后做安保工作,值班时突发脑梗,因无法认定工伤,法院判决保安服务公司担责10%,赵大爷自担90%。

法律为银发打工人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至2031年每年约2000万人退休,超龄人员再就业权益保障亟待解决。 今年9月1日实施的“社保新规”和人社部7月公布的《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给予超龄劳动者更多保障。前者废止了相关规定,后者规定用人单位应保障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并缴费。这意味着超龄人员再就业权益受损时,在维权程序上,因劳动报酬等争议可申请劳动仲裁,其他事项争议可提起普通民事诉讼。征求意见稿还规定用人单位应与超龄劳动者订立书面用工协议,形成特殊用工关系。

司法诉讼上诉率高,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如何维护权益?张志友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工作前签署权责清晰的书面协议,明确工作职责、休息休假、报酬等内容;二是工作中关注权益保障,保留工资条、考勤记录等证据;三是权益受损时勇敢理性维权,问题复杂可咨询律师或申请法律援助。

(《文萃报》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责编:伍芳芳

一审:伍芳芳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