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9-10 08:26:51
那天咨询时,一个准备复学的高一女生问我:“老师,我是不是很失败,连去上学都这么困难?”我问她:“那在你看来,什么是成功呢?”女孩低头,搓着手指说:“别人跟我说,要想成功就是现在要成绩好考个好大学,将来能找个好工作赚很多钱,可我害怕自己做不到,那我是不是没希望了?”就像这个孩子受到环境的影响一样,在当今社会里,人们对成功的定义似乎是标准化的: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赚到很多钱。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这使我陷入了深思。
成功学≠成功
我常常对家长说,我并不喜欢“成功学”。因为它假设生活有一套统一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往往被用来推动竞争和消费。事实上,生活没有标准答案。真正的幸福,是在自我认同和自在中找到的。
考多少分,拿多少奖,进什么学校……当父母一心追求孩子所谓的“成功”,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里的“成功”其实只是一种外界标准化的衡量,被用来评判一个孩子是否值得被认可。但这些标准更多是别人眼中的“成功”,是外界对一个人的界定,而不是我们自己内心真正的满足与安定,而孩子的优秀也从不止于分数和排名。
真正的优秀需要被“发现”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与气质,也许是学习勤奋努力,也许是行动充满创造力,也许是性格善解人意。只是这些往往不在“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体系中体现,所以容易被忽视。孩子的焦虑和抑郁,往往正是源于身边缺乏“支持系统”:没有人看见并愿意认可他的闪光点、他的努力、他的与众不同,甚至连最亲近的、本应最了解他们的父母也是如此,于是孩子对自我的存在和价值就会产生疑惑,逐步自我崩塌。
因此,咨询中我常常帮助家长去重新认识孩子,学会去发现和真心认可他们的亮点。比如一个不擅长数学的孩子,也许是一个能说会道的情绪价值提供者;一个内向安静的孩子,也许是观察力、思维力强的孩子;一个敏感爱哭的孩子,也许是一个情感细腻、共情力强的善良孩子。父母的看见与认可,就像给孩子撑起一把伞,让他们在风雨中不至于全然淋湿。
帮助孩子构建“自我支持系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大致看到他们的气质倾向。成长中,他们需要不同方式的养育与支持。父母如果能理解并提供相应的环境,孩子更容易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支持系统。青少年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发展,对于孩子和家长都是挑战,孩子大多都还没有力量做到完全独立的心理支撑,就格外需要来自外界的认可和理解。等他们进入成年,这些早期的支持,会转化成一种内在力量,成为他们将来能独自面对社会苦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底气。就如家长希望孩子成为高楼大厦,就需要有相应的承重梁,承重梁就是高楼的支持系统。承重梁越多,高楼越稳;如果支撑太少,却被迫建设,那么砌得再高也只是危楼,随时可能倒塌。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那么,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呢?在我看来,成功不只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有多优秀,而是一个人能否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有人在科研中发光,有人在艺术里安放灵魂,有人选择做一个温暖的人,默默撑起家庭和社会。
成功的人生,不是用别人的眼光去定义,而是有人能看见、认可你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真正的成功,是在即使不被他人认可时,也依旧能够去认可自己,让自己自在幸福。
就像这位复学的女孩,我告诉她:“你愿意带着不安和伤痕尝试着重新走进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因为你正视了困难,你在为自己努力。这份勇气,本身就很优秀。”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严诗琪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