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9 19:14:54
近日,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成功调解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在承办法官刘黎平指导下,法官助理彭一泊巧妙借助“子女纽带”,将柔性司法理念贯穿始终,妥善处理好财产分割问题,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案情简介
刘某某与李某结婚多年,育有一女,两人婚后因性格差异、日常摩擦、沟通误会等问题争吵频发,感情逐渐破裂,后又因工作原因常年分居两地,双方关系无法挽回。2025年5月,刘某某向法院起诉请求离婚,一审法院判决后,刘某某不服,上诉至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
调解过程
庭审中,这对分居七年的夫妻相对而坐,气氛紧张,言语间火药味十足,刘某某的态度坚决、寸步不让。李某也毫不妥协,情绪激动地表示:“我不是不同意离婚,但是我希望能保持沟通,还有女儿的事情需要商量。”
彭一泊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女儿可能是双方调解的唯一突破口。于是,她决定暂时搁置财产争议等其他问题,先聚焦于双方共同的牵挂——女儿的未来。
庭审结束后,彭一泊将话题转向了他们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缓和双方的对立情绪。当得知女儿成绩优异、十分懂事时,其真诚地提醒双方:“即使离婚,你们父母的身份和责任永远不会变,为了女儿的未来,我建议你们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才是对她最大的保护。”
温柔的瞬间,触动了为人父母的心弦,两人短暂沉默后,李某率先松口:“财产怎么分可以谈,只要她愿意跟我协商女儿的生活费,还有将来工作、结婚这些大事……”刘某某见状,态度也随之缓和,主动提出:“房子可以卖掉,我们一人一半,女儿大学期间的生活费,我们共同分担。”
双方关于财产分割的矛盾终于被撬动,彭一泊趁热打铁,根据房子的居住现状、市场价格等为双方分析可行的方案。令人意外的是,李某在谈话中做出了让步:“我不在这儿工作……房子就留给你吧,但我希望以后关于女儿的事,我们还能正常沟通,一起为她谋划。”最终,这场离婚拉锯战终于落幕,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自愿解除婚姻关系。
典型意义
常言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案的成功调解,是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家事审判中践行柔性司法理念的生动样本。通过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敏锐洞察当事人最关心的子女利益,找准调解的突破口,将看似不可调和的财产之争,转化为双方共同关注的子女成长规划的协作问题,不仅高效化解了离婚纠纷,更是对尚在求学阶段的成年子女的延伸保护,彰显了司法智慧与温度。
(来源:“娄底中院”公众号)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