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19:05:09
【开栏的话】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于8月6日至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湘南学院周敦颐研究院院长张京华教授,作为摩崖石刻文化研究的权威专家,在湖湘文化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受邀参加此次文化推介交流活动。新湖南客户端郴州频道与湘南学院交流合作,特开辟《湖湘传统文化·东渡记》专题,拟从张京华教授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此次东渡日本、向世界讲述“湖南故事”的前前后后。
————————————
张京华
湖南的文物文字,是中华型象形文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阪世博会“潇湘会客厅”文化专场上,有主持人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代松的一段主持语:“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东方类型的象形文字是东亚文明的核心要素。湖南拥有仰天湖楚简、里耶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走马楼汉简、走马楼吴简、苏仙桥晋简,以及衡山摩崖石刻、永州摩崖石刻、道州摩崖石刻、郴州摩崖石刻,出土简牍总数20万枚,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摩崖石刻总量居全国第一位。
大阪世博会“潇湘会客厅”文化专场主持人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代松
和杨爱云会长第一次见面,我就提出了一个主题,就是湖南的“文物文字”,具体说就是:战国简+秦简+汉帛书+吴简+晋简+唐宋元明清摩崖石刻+中日书法
中国文化早已对东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但东亚各国的文明发展也有自己的特点。应当说东亚各国的文明都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文明,同时东亚各国也共同对汉字、汉语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中日两国都有众多的人爱好书法,那么湖南在其中占有什么地位呢?湖南得天独厚,最近几十年陆续出土了大量带字的古老文物,我给这些带字文物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文物文字”。地面遗存的摩崖石刻也属于文物文字。这样,湖南的文物文字就连接成了一条持续不断的发展链条。
顾名思义,“文物文字”是带有文物性质的文字,也就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移动性的文字,同时也是各式书法习作的真实母本,是国内其他省份以及日本所没有的,是我们湖南省的独有资源。说到书法,当然是文物文字最足以服人。
但是简帛和摩崖相比,简帛的历史更为悠久。可是简帛更加珍贵,且形制偏小,并不方便直接观看,而且出国手续难办,办理保险和运输时间也来不及。为此我咨询了省内专家陈松长教授和喻燕姣研究员,然后放弃了展览简帛的方案,只投影了喻老师发来的几幅图片。摩崖石刻虽然年代不如简帛久远,但是非常适宜展览。原作形制巨大,所以才会摩崖,气度恢宏,蔚为壮观,斑斑驳驳,具有沧桑感、山石气,摩崖石刻天然就是为大众化的参观而产生的。而且摩崖石刻拓片又便于携带,所以是世博会的当然首选。
回头来看,3月16日中国馆的预热视频,媒体采访日本观众,看到中国馆墙壁竹简内容有“德不孤,必有邻”“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等,用行楷篆隶各种字体书写而发出赞叹。
大象新闻报道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排起长队,日本游客被写满汉字的墙震撼,头两句汉字古语亮了!”我觉得“文物文字”的思路与中国馆的“中华书简”定位基本一致。
“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今天所说的世博会、万博会,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下”。
所以,在潇湘会客厅的讲演结束之后我对媒体发表感慨,是这样说的: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我们应该跟其他民族的象形文字分开,应该把它叫做“东方型的象形文字”或者“中华型的象形文字”,那么刚好我们湖南得上天的眷顾,最近几十年刚好出土了很多的简帛文字,有战国的楚简,有秦简……汉字是一种基础,东亚各国的文化都以汉字为基础,而湖南的文物文字则是这种基础的基础。
责编:刘家璇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