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 15:19:41
宣讲人:湘西州委办公室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彭金禹
【文字实录】
首先,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我手中的苗绣扇子上,它就来自我们十八洞村,生产者是村里一位普通绣娘。扇子正面绣着四只蝴蝶——蝴蝶是苗族的图腾,象征福在眼前、四方来财;扇子中间的“土哥”“苗妹”携手奔向远方,寓意土家族和苗族群众在振兴路上阔步前行。扇舞诗意、器物载道,今天,让我们从这把十八洞村的小小器物出发,感受器物之心承载的蝶变故事,解锁十八洞村的“发展密码”,看看“党建红”如何耕耘“乡土黄”,结出“金果实”。
以“党建红”耕耘“乡土黄”
从深度贫困到整村脱贫需要多久?十八洞村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三年。从千年贫困中找准破局之法需要依靠什么?十八洞村用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依靠党的引领。
2013年11月3日之前,十八洞村是一个坐落在花垣县的小山村,“八山二田水、地无三尺平”,这里曾经难以诉诸笔端的贫困可以用一连串数字佐证:平均海拔700米,共249户993人。2013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668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8%,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6.8%。
12年来,湘西州委办公室与州直工委在十八洞村创新推进党建“1+1”工作法,实现机关党委联村、支部联村民小组、党员联群众,用一连串新的数字谱写出共建共创共促共进的精彩篇章:2016年,十八洞村整村脱贫,2023年,村人均纯收入跃升至25456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增长至307万元。在“党建红”的耕耘下,“黄土地”结出4种“金果实”:结出强基固本的“力量果”,通过“机关党委联村党支部”共建机制,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平均年龄较2013年下降1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62.5%,全村党员从2013年的24名发展到34名,党员带头发展产业,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元。结出激发内生动力的“志气果”,培养“一户一大”农民大学生,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建设十八洞村山泉水厂,累计为村集体分红近300万元。成立十八洞苗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拓了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际市场,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开发苗绣文创产品,年产值达800多万元。打造十八洞特色“一桌菜”,进一步提升农家乐品质,398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结出示范带头的“领路果”,成立片区各村参股的湖南省十八洞村乡村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享十八洞品牌,引导带动周边相邻7个村抱团发展特色产业。成立全国第一家县级乡村发展基金——十八洞乡村发展基金会,帮助全县180余个村开展务工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受益人群达3万余人次,直接带动1.2万人增收。结出享誉世界的“品牌果”,依托红色资源和品牌,成功举办首届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30多个国家大使、200余名中外嘉宾实地感受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辉煌巨变,先后获评“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中国美丽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精准扶贫”从十八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从“小乡村”展示“大国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十八洞村举世瞩目的成就源自党建引领,更展示着“大国治贫”“大党治理”的生动实践。发展之路上,我们“新时代红色地标”这把钥匙,成功打开了百年困局之锁。让我们再次从十八洞出发,看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古老智慧,如何成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朴素哲学。
以“人才钥匙”解“思想之锁”。思想是一切的开端,人才是发展的动能。通过机关党建“1+1”工作法,我们实施“一人一技”培养计划,引导帮助村民学习蜜蜂养殖、苗绣加工、焊工等特色种养及务工技能,235名村民凭借技能实现收入增长。我们坚持组织先行、领导示范、党员带动,实施“机关联村、支部联组、党员联户”的全覆盖联系帮扶,打造“学习同组织、活动同开展、成果同巩固、环境同整治、品牌同打造”的五同共进举措,推行“村民思想道德星级文化管理”模式,让群众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转变,共商发展之策、共思破题良方、共行前进之举,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从依靠政策“输血式”民生兜底向自主聚力“造血式”产业致富转变。
以“产业钥匙”解“发展之锁”。过去的十八洞,精美苗绣养在深闺,汩汩山泉日夜流淌,我们坚持用产业思维放大资源优势,在推进党建1+1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将“产业链”嵌入“振兴链”,以梨子寨为核心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当戎寨修建了十八洞培训中心,在飞虫寨建设村文化活动广场、综合日间照料中心,在竹子寨开发蜡染、农耕文化等项目,实现“一村四寨”均衡发展。全村联营发展茶叶1000余亩、油茶1110亩,带动周边300余名村民参与旅游服务、200余名村民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瞄准新产业、新业态,进一步拓宽农民稳定致富增收渠道,变资源为资产。
以“文化钥匙”解“信念之锁”。在推进党建1+1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想,如何让群众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以破除种种精神层面的制约?最终发现,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红色文化是给予我们最丰富的馈赠,文化能润心,能鉴世,更能催人奋进。我们以主题活动感召人,每年11月3日组织动员村民举办“党的光辉照苗寨,苗寨人民心向党暨苗族吉客节”,深切表达对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恩之情。我们以文体活动激励人,先后举办了妇女节、四省边区相亲节、端午节、村BA、助农直播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我们以先进理论武装人,采取“院坝小讲堂”“屋场会”“火塘会”等方式,把理论学习放到联系村、把政治党课讲到联系村,广泛深入开展集中宣讲活动,策划“追随足迹学思想、感悟真理践伟力——走进十八洞”主题党日,州直单位105个党支部近5000余名党员走进十八洞村学思想、促消费,以深厚文化底蕴支撑理想信念。
以“小样本”实现“可复制”
一花独放不是春,十八洞作为典型的老少边穷山村,探索出的致富经验必须可复制、可推广才更具价值。接下来,让我们离开表象进入核心,看看这座小乡村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推进党建引领时,不能只谈党建。党建工作包含有事务性工作,但更多的是思想性、方向性工作,更侧重于务实而非务虚。党建引领各项中心工作时,要严防“三化”风险,避免“标签化”,只挂牌子不干事,只提口号不落实,只重谋划不推进。避免“同质化”,千村一面只是看似“繁荣景象”,愈演愈烈只会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在十八洞发展过程中,“一村四寨”均结合实际制定了不同发展方向,才能奏响激昂动人的协奏曲。发展没有千篇一律,党建引领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发展战略,片区协同发展规划,打造符合规律、各具特色的新途径。避免“短期化”,不搞运动式、一阵风推进,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更不能陷入短期效益陷阱。
推进融合发展时,不能机械融合。融合发展是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由之路,但融合应当建立在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基础之上。在十八洞村,我们坚持传统与现代结合,用VR技术还原十八洞村的蝶变之路,让苗绣“动起来”,用现代的技术演绎民俗传统文化,成功让民俗焕发时代生机。我们坚持输入与输出结合,既引进外部资源,也培育本土人才,故乡故土哺育故人,外部资源既为乡村赋能,也能实现自身成长,彼此融合、彼此促进,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坚持“颜值”与“产值”结合,系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收益,十八洞的青山绿水、奇山秀水成为发展底色。
推进信念教育时,不能只谈信念。思想信念是华美蝶变的基石,只有思想认识正确,发展才可持续,但思想信念必须以务实举措来承托,才能实现更大价值。在十八洞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党群议事”制度,切切实实根据群众需求为老百姓办了一批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党员与群众在常联常新、常走常亲中联系更加密切、感情更加融洽,老百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加坚定。我们坚持构建产业循环,建立贯穿上下游的产业链条,让群众在发展中有收益、有所为、有动力,找准思想导航和务实举措的契合点,才能确保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十八洞村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从各个层面展示着中国之治;十八洞村是一本信息丰富的实践指南,从各个角度佐证着思想伟力。十八洞村在总书记心里,也被全世界看在眼里,欢迎大家前往神秘湘西,前往十八洞村,亲身感悟伟大思想创造的伟大奇迹,解锁更多“发展密码”!
责编:陈小薇
一审:陈小薇
二审:甄荣
三审:周韬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