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师者|杨杰:筑牢生命认知之基 撑起未来医者实践

  大众卫生报   2025-09-09 12:05:27

记者 陈艳阳 袁小玉 通讯员 莫蓉

推开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的门,消毒水气息与书香交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杨杰的讲台连接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与未来医者的起点。作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师,他虽不直面病痛,却在为生命守护者夯筑基石——教会学生识别“敌人”,理解人体防线。

初登讲台时,他聚焦基层“常客”:金葡菌化脓、志贺菌腹泻、结核杆菌威胁、破伤风梭菌警示、乙肝与流感病毒肆虐。讲解致病机制、传播途径、疾病表现与防控要点,紧贴临床实际,为学生提供未来基层守护的“铠甲”。

在《医学免疫学》课堂上,他把复杂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生命指南。讲免疫防御时,结合疫苗接种与超敏反应临床处理;谈免疫缺陷时,强调艾滋病机制与职业防护。曾有学生拿家人化验单求助,他增设“常见免疫化验单解读”环节,让知识成为学生手中的风险“警报器”。

实验课是技能熔炉与医德启蒙地。杨杰强调:无菌操作是铁律。“此刻污染平板可重来;诊室污染伤口或酿悲剧。让‘无菌’成本能,是对生命最深的敬畏。”带学生识别常见菌和寄生虫,通过灭菌前后菌落对比直观展示消毒效力。他时刻提醒规范处理医疗废物、熟记锐器伤应急流程,守护他人必先护己。

学生成长,是他的最大欣慰。实习学生在社区遇破伤风患者,能立即促转诊;扎根乡卫生室的毕业生,来电咨询乡里孩子腹泻似轮状病毒时,口服补液盐的最佳配比。看到学生为村民讲解疫苗、指导消毒,他深知课堂知识已化为基层守护力量。

有人问基础医学教学的成就感何在?杨杰的答案是:看所筑根基如何撑起未来医者实践。当学生能识别传染病苗头、科学释苗、有效宣教;在流感季守护一方平安;成为乡亲信赖的“健康明白人”时,这份骄傲无需喧哗。

显微镜下奥秘深邃,讲台前目光炽热。杨杰以知识为犁、匠心为种,让基础结出“实用”之果,把课堂力量化为守护乡梓的健康屏障。筑牢生命认知之基,正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康。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陈艳阳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