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盼 奉永成 陈萌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8 20:26:18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奉永成 通讯员 李建武
入秋后,田野里稻香渐浓。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的高产晚稻示范田里,绿油油的稻浪奔向远方。
9月6日,周六。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从长沙赶到这片示范田。
(9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中间)在屈原管理区指导农户做好晚稻田间管理。本文图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萌 摄)
适度“催产”,精准控制“预产期”
田里的水稻将近半人高,禾叶与衣服摩擦出“嗤嗤”的响声。柏连阳俯身检查晚稻孕穗情况,豆大的汗珠从他脸上滑落。
赤脚下田,柏连阳用手摸向水稻茎秆。他叮嘱身旁的农户:“水稻已孕穗,就像妇女‘怀孕’一样,这个时间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关系着后期丰产丰收。”
“与早稻不同,晚稻必须要在9月15日前全部抽穗,这意味着‘预产期’只能提前,不能推后。”柏连阳解释道,种双季稻,最怕晚稻遇到“寒露风”。
水稻要在23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果9月15日以前不能全部抽穗,后期遇到低温天气,将会导致水稻空壳、瘪粒多,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丰收难以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在田间指导黄新建做好晚稻田间管理。)
一听到“寒露风”,屈原管理区种粮大户黄新建有些紧张,这是种田人最怕的事。他紧跟着在院士身后,接连发问:“我这片水稻的‘预产期’是什么时候?能安全齐穗吗?”
柏连阳拔出一株水稻,茎秆鼓起的苞里,依稀可见嫩黄色的谷壳。“不用担心,这些水稻已经是‘孕晚期’了,不出一周就可以齐穗。”柏连阳说,早晚稻品种搭配好,早稻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晚稻尽早移栽,抽穗就会早。
“我还有几片田移栽得晚些,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抽穗吗?”黄新建又问。
柏连阳立即开出“催产良方”——施穗肥:每亩施氯化钾8-10公斤,同时注意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黄新建连忙用手机记下。
尽管已立秋,田间热浪腾腾,蝉鸣声不断。黄新建打开手机查看天气预报,发现未来一周有10摄氏度的降温。他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有些着急地说:“这气温忽高忽低的,不知道怎么管理了。”
“水是最好的控温手段。”柏连阳告诉黄新建,“孕期”是水稻一生对水分需求最多的阶段,要充分灌溉。同时,水层覆盖能给水稻降温。遇到低温天气时,提前灌深水,也能起到保温效果。另外,喷施叶面肥也可以提高植株抗低温或高温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在查看晚稻长势。)
做好“身材管理”,预防“癌症”夺高产
走进黄新建种的另一片田,柏连阳一下脚就感觉明显往下陷。“这个泥巴太稀了,前期晒田工作没做到位。”他说。
看黄新建一脸困惑,柏连阳摇了摇身边粗壮的水稻茎秆,解释道:泥巴太稀,水稻根部无法扎牢扎深,等到后期稻穗低垂时,容易“头重脚轻”,出现倒伏的情况,导致水稻减产。
黄新建恍然大悟,忙问有什么补救措施。柏连阳走到田埂上,打开沟渠闸门,田里的水哗啦啦地向外流。通过轻微晒田,可以让泥巴逐渐变硬,让水稻根部扎得更深。
“还可以补充一些营养元素,做好‘身材管理’。”柏连阳笑着说,水稻和人一样,需要营养和微量元素。通过增施钾肥、硅肥,让茎秆更粗壮、更有韧性,能大大减少后期倒伏的风险。
(柏连阳院士团队在查看晚稻长势。)
说话间,柏连阳目光落在一株水稻上。走近一看,鼓起的孕穗苞子和茎秆连结的穗颈部位,出现了一片异常的褐色。
“这株水稻不行,得了‘癌症’,要尽快采取措施,避免大范围传染。”柏连阳说,稻瘟病被称为“水稻癌症”,有些在始穗期就会出现征兆。如防治不及时,穗颈部位就会坏死,无法为穗子传输水分和营养,导致穗子变白、结不出稻谷。
柏连阳随后查看了多片稻田,庆幸的是稻瘟病只有零星发生。他叮嘱黄新建,抓紧在抽穗前一周打一次“破口药”,做好预防。
田间观察2小时,柏连阳的衣服被汗水浸湿。“高温高湿,病虫害最容易发生。除了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虫害,也要高度警惕。”众人坐在田埂上,望着稻田,闻着稻香,期待汗水浇灌出大丰收。
责编:胡盼盼
一审:曹娴
二审:李伟锋
三审:朱定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