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心梗出现小高峰,医院6天收治了20例中青年患者

高煜棋   三湘都市报·网站   2025-09-08 20:19:04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肖樱 朱文青

进入秋季以来,长沙高温未退,天气闷热潮湿,容易让人情绪烦躁,导致心血管意外频发。

9月8日,记者从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了解到,8月30日至9月5日,该院胸痛中心连续收治了20名心肌梗死患者,以30至50岁人群为主,病情均较危重。医生提醒,年轻人切勿仗着“身体好”忽视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31岁程序员连续加班,深夜胸痛险丧命

31岁的张华(化名)是一名程序员,近期为赶项目连续10天加班到凌晨2时,疲劳就靠咖啡、香烟提神。

9月5日凌晨,他突然感到胸口像被巨石压住,浑身大汗淋漓、左臂发麻,且症状越来越重,家人发现后紧急拨打120。

经检查,张华被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冠状动脉前降支完全闭塞,经急诊绿色通道紧急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才脱离生命危险。

医生提醒,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让心脏持续处于“高压状态”,加上不健康的饮食和吸烟习惯,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年轻人切勿仗着“身体好”忽视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室内外温差大,男子就餐后突发心梗

40岁的刘忠(化名)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9月4日中午与客户在外就餐,其间喝了不少冰啤酒。13时左右,他与客户结束就餐,前往停车场乘车,突然发病。

刘忠回忆,刚从空调房出来时,因室外温度较高,他便感到不适,走到停车场时更是胸痛、呼吸困难,同行的客户立即拨打120。送到医院后,急诊造影显示其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立即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开通堵塞血管才脱离危险。

术后刘忠坦言,自己平时偶尔会有胸闷的症状,但总觉得自己年轻,“忍忍就过去了”,没想到这次差点出大事。

医生表示,冷热交替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梗风险,像刘先生这种情况就是在空调房喝了大量冰啤酒后在中午的高温时段外出,一冷一热,造成危险。

夏末秋初为何会出现心梗小高峰

当下已经是夏末秋初,随着白露节气的到来,暑气也会慢慢降下来,为何还会出现心梗小高峰?

长沙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蒋路平表示,出现小高峰的原因与近期持续高温有关,比如空调频繁使用导致室内外温差大,天气炎热易出汗、脱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身体受凉等。

随着季节的变化,天气变化会更“多端”,昼夜、室内外的温差都比较大。这种情况下,血管热胀冷缩,身体难以较快适应,极易诱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医生提醒,市民尽早识别与救治至关重要,出现胸闷胸痛及时就医。

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不断攀升

“近年来,心梗在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不断攀升,且日趋年轻化,与他们精神压力过大、持续熬夜、饮食不节、运动量少、嗜烟、酗酒等有很大关系。”蒋路平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

一般来说,心梗患者早期会出现严重的胸痛,主要位于胸骨中下段,疼痛上至咽部,下至剑突,向左肩、左前臂内侧或下颌放射,胸痛呈压榨感、紧缩感、窒息感或胸憋胸闷,时间超过20分钟,休息和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不能缓解。

需注意的是,部分合并有糖尿病、下壁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晕厥、意识丧失、牙痛或后背疼痛等。

医生提醒:有心脏病家族史要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窗为发病后的2小时,俗称“黄金120分钟”,若能在120分钟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医生提醒,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并建议关注气温变化。

1.定期体检:3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心脏相关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2.养成健康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清淡饮食,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3.关注气温变化:秋季外出时备好衣物,根据温度及时增减,避免冷热刺激诱发血管问题。

4.牢记“120原则”:一旦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胸闷、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拨打120,原地等待救援,为抢救争取时间。


责编:李琪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网站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