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赋能国际旅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调研团队为张家界旅游发展支招

朱佳仪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8 17:32:2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8日讯(朱佳仪)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破界旅研队赴张家界开展社会实践,围绕“民族文化视域下入境旅游业发展障碍及优化路径”展开深入调研,探索“土苗融创,入境兴旅”的创新实践与发展前景。

“天门狐仙”表演中展示的苗族歌舞

调研团队先后走访天门山峡谷剧场和《魅力湘西》剧场,实地考察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实践成果。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天门狐仙》以土家族民间传说为蓝本,巧妙融入苗族歌舞元素,通过现代化舞台技术展现民族文化魅力。《魅力湘西》则通过非遗展演、多语种字幕等方式,让茅古斯舞、摆手舞、苗族银饰舞等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国际游客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魅力湘西”表演中展示的茅古斯舞

在深入调研传统文化活化方面,团队重点关注了土家族标志性舞蹈茅古斯舞和“哭嫁”习俗。这些古老艺术形式通过旅游项目的创新展示,既保留了文化原真性,又增强了游客的互动体验。不少国际游客表示,这些独特文化体验让他们对湖湘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队员采访境外游客

团队在百龙天梯等景区开展随机访谈时发现,入境游客普遍赞赏张家界的自然景观,但也提出语言障碍、文化解读不足等问题。“希望有更多英文解说和互动项目”成为许多国际游客的共同期待。调研数据显示,提升多语种服务、深化文化解读是改善入境旅游体验的关键所在。

队员在土司城前合影

调研团队认为,张家界在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土苗融创”的特色发展模式。未来,通过加强民族文化IP打造、完善国际旅游服务体系、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张家界有望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文化名城,为中国民族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责编:田育才

一审:高甜甜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