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8 15:55:5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慧华
九月以来,张家界学院体育学院办公楼里总有一盏灯亮至深夜。
保安早已习以为常——“是刘教授还在工作。”
65岁的全国劳模刘少英,在这所深山高校已连续度过了578个伏案至凌晨的夜晚。手边那杯凉透的茶,静默见证着她扎根武陵山区的第19个月。
从全国劳模,到深山点灯人
2024年2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的刘少英,毅然放弃一线城市的优越条件,以二级教授身份入职张家界学院,担任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
“张家界的教育需要人,我还能干得动。”这句朴素的话语,成为她扎根这片土地的初心。
面对学院教师科研基础薄弱、研究能力不足的现状,她牵头组建学科科研团队。
从此,深夜那盏不眠的灯,成了校园里一座温暖的“灯塔”。
一位青年教师回忆,曾在凌晨两点收到她批改退回的论文,“满页都是红笔批注,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一年半来,她指导各级课题132项,获省级以上立项8项,省体育局8项,张家界市立项11项,校级立项37项,省、校级大创立项17项,多篇论文发表于学术期刊。
骨裂不离岗,暑假不停歇
2025年7月,刘院长在外出调研途中不慎摔倒,肋骨骨裂。
医生强烈建议她卧床静养,她却坚持绑着护腰回到办公室:“学生还在等我,坐着也能讲课。”
疼痛让她额头沁出细密汗珠,她的声音却依然清晰有力。
有学生偷偷拍下她扶着墙缓慢前行的背影。这张“最美背影”悄悄在校园传开。
寒暑假本是休整之时,她却主动选择留守校园。
今年暑假,她冒着40℃的高温,带领团队筹备“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并指导多个队伍备战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她说:“这些传统技艺,老艺人们等不起,我们也慢不得。”
24小时开放的“教授便利店”
“刘院长的办公室就像‘24小时便利店’。”青年教师们这样感慨。
她通宵撰写课题、逐字修改论文,甚至清晨还会附上亲笔写的建议纸条,令许多人动容。“刘院长的办公室就像‘24小时便利店’。”青年教师们这样感慨。
她通宵撰写课题、逐字修改论文,甚至清晨还会附上亲笔写的建议纸条,令许多人动容。
每周四,她自费组织“科研沙龙”,从选题策略到答辩技巧,倾囊相授。
新入职教师感动地说:“她像母亲一样,不仅教我们做事、做学问,更教我们做人。”
她的热情点燃了整个校园:牵头组织教职工八段锦小组、指导编写民族体育教材、在樱花节领跑健康跑……
“教育不是苦行僧,教师自己也要有光。”她常常这样说道。
连后勤阿姨都加入了锻炼队伍,她的办公室也逐渐成为了教研、讨论甚至课间操与拼饭的活跃据点。
教师节前夕,当青年教师们送上那盏刻着“冰心玉壶”的台灯时,这位65岁的教授潸然泪下。
这盏灯,正如她在武陵山区教育长夜中的身影——始终燃烧,照亮他人的路。
正如她所说:“我只是一名普通教师。如果非说有什么秘诀,就是把心掏出来,放进教育里。”
责编:田锐
一审:田锐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