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黎黎 彭开成 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2025-09-08 10:12:1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谢黎黎 彭开成
修湘川公路,绕不过的是矮寨!
80年前,在抗战后方,2000多名湘西籍筑路工人历经210多个日夜,以最原始的工具,手刨肩扛,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全长6公里的“湘川公路第一险”——矮寨盘山公路。这条天路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大动脉,为全国抗战胜利筑起了重要屏障。
来吧,随小编一起走进湘川公路,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感受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力量。
“通过八字形弯道实现道路交叉,让车辆迂回攀升。”吉首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工作人员雷晋铭介绍,“抗战时期,这里作为湘川公路的咽喉要道,承担着军需物资运输重任,是战时生命线的关键节点。”
在高达400多米、宽不及1000米的陡坡上,湘西筑路工人打炮眼、炸石头、凿通道。吉首市矮寨镇湘川公路纪念馆内,展出的缺口锄头诉说着当年的艰辛。锄刃上残留的岩石碎屑,木柄被磨得光滑发亮,见证着那段艰苦卓绝的筑路历程。
“当时没有机械,全靠人力。”矮寨十八洞中心养护站班长吴庆华指着一件双人耙说,“听老辈人讲,当时就是靠这个工具把松动的路面聚合起来的。”
战火纷飞的年代,湘川公路更是民族存续的“生命通道”。大量工厂、机关以及国立八中等数十万难民沿路西迁,经过和留在了湘西。来自厦门的游客王先生感慨:“当年开路者不到一年时间就开辟了这条公路,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湘川公路已不再承担主要交通职能,但它的红色记忆从未褪色。2021年,这里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凭借独特的“公路奇观”与历史底蕴,吉首市在矮寨盘山公路举办了多届自行车赛与马拉松比赛,被誉为“云端上的马拉松”。
“全域旅游首先需要交通支撑,”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副主任刘晟表示,“现在我们的公路变成了景观,融入美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公路人的骄傲。”
站在观景台上,矮寨大桥如飞虹横跨峡谷,桥上车流不息,桥下炊烟袅袅。318国道惊险的13处回头弯被赋予“初见、再回、邀月”等诗意名称,昔日的抗战通道已蜕变为文旅融合的黄金走廊。
吉首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工作人员时晓慧说:“我们想让这些弯道成为'活的符号',让司乘路过时能感受到公路背后的坚韧精神,也为湘西文旅增添有温度的打卡点。”
镌刻铁血荣光的“湘川公路死事员工公墓纪念碑”和“开路先锋铜像”,是矮寨公路上永不湮灭的立体史书。湘川公路蜿蜒的路面与现代化高速公路交相辉映,既贯通了深山苗寨的致富希望,更彰显了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力量。
从抗战生命线到致富幸福路,这条天路见证着湘西儿女的不屈精神,续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责编:黄巍
一审:黄巍
二审:王宇红
三审:唐志军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