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滚烫热爱,淬炼“湘超”征程

  邵阳日报   2025-09-08 07:52:29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易蓝 黄云

9月4日18时,金红色的夕阳把邵阳市体育中心体育场的绿茵场染成琥珀色,邵阳队的集训正进入关键的射门训练环节。足球时而擦着门柱弹出,时而带着风声撞入网窝,场边教练的指导声干脆利落。此时距离2025年湖南省足球超级联赛(“湘超”)开赛仅剩3天,这支老中青三代球员齐聚的队伍,正沐浴着余晖全力冲刺。球鞋碾过草皮的沙沙声、足球撞击门框的闷响交织成激昂的乐章,裹挟着整座城市的足球热情,在暮色里愈发滚烫。

多元机制筑建人才梯队

时间拨回1个多月前。早在7月13日,市足协的招募令甫一发布,便瞬间点燃了广大足球爱好者的激情,不少外地邵阳籍游子更因这则 “家乡的召唤”而心潮澎湃、归心似箭。一场面向全民的足球招募,正以“多元” 为笔,勾勒出邵阳足球人才梯队的鲜活轮廓。

远在深圳的27岁邵阳人李晨,彼时正在一家科技公司加班,看到同学发来的“邵阳队招募”链接,迫不及待地点开了页面,当下就在购票软件上买好了回邵阳的高铁票。同一时刻,武汉某高校的邵阳籍教师张磊,反复拨通市足协咨询热线,细致确认外地球员的材料清单;还有在广州打拼的个体户、长沙读书的大学生,纷纷通过线上留言、亲友转告等方式关注进展——一通通带着乡音的问询、一次次跨越地域的响应,正悄悄为湘超邵阳队的组建注入最温暖的“乡情力量”。

7月17日的市体育中心,成为多元选拔机制的 “检验场”。首轮选拔现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足球爱好者,用行动诠释着邵阳足球的活力:高三学生姜宇轩弓着腰蓄势待发,额前汗珠滚落,砸在草皮上晕开小圈,在听到指令后深吸一口气,像离弦的箭般冲向终点线;不远处,35 岁的企业职员张伟扶着膝盖大口喘气,体能虽不及年轻人,但每一次颠球、每一次长传都透着不服输的韧劲。当天,近百名足球爱好者历经了50米颠球、接球长传、绕杆射门“三重试炼”,完成了5×25米折返跑素质测试,也正式开启了他们的湘超追梦之旅。这场选拔打破了“惟速度、惟力量”的单一标准,旨在为不同年龄段的足球人才,提供公平展示的平台。

“中学生组侧重基础潜力,为梯队储备未来力量;大学生组看重战术理解,衔接专业与实战;社会人士组不限职业,只要能通过考核就有入围机会。”市足协副秘书长赵毅说。除了体能与技术,选拔团队更注重观察球员在对抗中的决策能力、全局意识。这种兼顾基础与潜力、技术与意识的多元评价体系,让不同优势的人才都能找到适配的成长路径。

经过两轮选拔和一个月的磨合考察,50人正式名单终于敲定。这份名单里,既有16岁初露锋芒的足球新人,也有39岁坚守赛场的沙场老将。这个年龄跨度23岁的阵容,既留住了经验丰富的“领路人”,也托起了充满潜力的“接班人”,更串起了邵阳足球的过去与未来。

科学体系打磨实战能力

8月1日,湘超邵阳队首次集训在市体育中心体育场拉开帷幕。身着训练服的球员们沿着草坪边线慢跑热身,身影在阳光里舒展;教练组则聚集在中场,在战术板上画下密密麻麻的箭头与弧线。“第一阶段先把体能拉上来,不然到了比赛后半段根本跑不动。”主教练陈杰吹响哨子,球员们立刻分成两组,一组练折返跑,一组练核心力量。

训练场上的每一幕都透着专注与韧劲。折返跑组的队员闻声而动,一次次全力冲刺、骤然急停、快速转向,汗水顺着额角滚落,浸湿了训练服,脚下的步伐却始终稳健有力;核心力量训练区,队员们在体能教练的指导下,逐个完成平板支撑等动作,以强化腰腹稳定性和爆发力。没多久,草坪的清新与汗水的咸涩在空气中交织,哨声、脚步声、教练的指令声与队员间的呼应声,在空旷的场地内此起彼伏。一次又一次的折返、冲刺、支撑与起身,正无声地编织着一支球队向上的轨迹。

“现代足球对体能和身体对抗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系统训练作为支撑,技术根本发挥不出来。”陈杰一边在记录表上标注训练数据,一边向身边的助理教练补充道。

据陈杰介绍,本次集训以“科学进阶”为核心,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聚焦体能储备与基础技术打磨,为后续训练筑牢根基;第二阶段将开启外出集训,通过与周边城市球队的多场友谊赛实战检验成果,同步根据赛场表现优化战术体系;第三阶段转入专项技术提升与战术体系深化,针对边路突破、中路防守等关键环节集中训练,让队员们吃透每一个战术细节;第四阶段作为临战冲刺期,将重点抠战术衔接细节、调整个人竞技状态,确保全队以最佳姿态迎接比赛。

不少队员表示,这一次集训不仅计划缜密、系统规范,更在细节上考虑周全。“每个阶段的目标都很明确,练什么、怎么练、练完要达到什么效果,教练组都跟我们讲得明明白白,练起来心里有底。”队员刘亦晨擦着汗说。队员黄圣哲也坦言:“从基础体能到实战对抗,从整体战术到细节执行,这样循序渐进的节奏,不会让人觉得吃力,反而能一步步把状态调上来,特别稳。”

新老携手书写足球热爱

绿茵场上,老队员带着岁月磨出的临场经验,总能在激烈攻防中稳住阵脚,成为了场上的“定海神针”。当年轻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中慌了传球节奏,老将一个沉稳的跑位、一次精准的喊话提醒,便能帮新人稳住阵脚。而年轻球员,带着敢打敢拼的冲劲,为赛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他们敢在禁区前沿尝试刁钻的射门,敢用灵动的盘带撕开密集防守,也敢在落后时带着不服输的劲头发起反扑。

今年39岁的罗帆在队里不只是球员,更是“老大哥”。训练时,他会主动给年轻队员纠正动作,比赛间隙会帮队友分析战术。队友们都说,有罗帆在,心里就踏实。

“其实我也知道,自己踢不了几年了。”训练结束后,罗帆坐在场边的台阶上,看着年轻队员们追逐打闹,眼神里满是温柔,“但只要还在赛场上一天,我就想拼到底。这次打湘超,不只是为了自己的足球梦,更想让全省看到我们邵阳队的样子。不管对手多强,不管年纪多大,我们都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右前卫尧杰是队里最年轻的几名小将之一。这个暑假,他拎着装满球衣的行李箱,从深圳赶回了邵阳。“我说想报名参加今年湘超,父母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尧杰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在深圳的足球场里踢球,直到踩上邵阳的草坪,听着场边老乡用方言喊“加油”,才明白在家门口踢球的踏实感。“队里的哥哥们知道我自己一个人在这边踢球,都很照顾我,我也期待和他们一起站上赛场,为家乡争光。”

在这支队伍里,还有在2024年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男子组比赛中率队夺冠的毛鹏、四次征战省运会足球项目的聂翔、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00后球员唐于尧……他们年龄不同,经历迥异,却因同一份对邵阳足球的赤诚热爱,在绿茵场上拧成了一股绳。

距离开赛只剩几天,邵阳队的备战进入了最后冲刺。球员们在场上跑着、拼着,教练们在一旁喊着、指导着,球迷们在场边看着、盼着 —— 这绿茵场上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声呐喊,都在书写着邵阳足球的故事,也在点亮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希望。

责编:戴鹏

一审:戴鹏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邵阳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