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厂房改造,带来了什么?

刘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7 20:07:0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乐

那些散落在城市中心的老旧厂房,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老辈人的记忆,还能以年轻人愿意接受的方式重回城市生活吗?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长沙市油脂厂、锦纶厂、纺织机械厂等改造项目,看曾经闲置、失修的老旧厂房如何焕新登场,工业遗存不再“千厂一面”。

改造带来华丽变身

长沙天心区劳动西路与湘江中路交会处,一座走过近90年岁月的老油脂厂正在悄然蜕变。12个巨型油罐依旧矗立,外立面斑驳沧桑,厂区砖面上“红星”“白沙”的字样依稀可辨。

这些从老建筑、老围墙拆下的红砖,被重新砌进新墙,成为历史的延续。漫步厂区,除了巨型油罐群,还有红砖拱廊、钢铁筋骨,交织出别样的空间感。昔日的储油罐,如今也成了艺术展厅、咖啡馆等,焕发新的生机。

(长沙天心区油脂厂。 刘乐 摄)

该地块原属行政划拨的办公仓储用地,规划性质为公园绿地和商业用地。通过控规创新,调整为“公园绿地+文化设施”混合用地,文化设施建筑占比100%,是长沙首个此类性质调整案例。

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保留了九成原始布局,复用5万块民国刻字旧砖,实现工业遗存的可视化传承。项目先后投入约1亿元完成基础改造,企业又自筹资金用于经营提质。

而在不远处的雨花区爱民巷,前身为长沙纺织机械厂的爱民里同样焕发新生。在保留厂房原有的钢架结构、马赛克瓷砖和机械滑轨等工业元素的同时,融入了绿植景观、艺术装置和开放式露台。其中,远近咖啡将老式升降机改造为店内装置,此刻咖啡则保留生产车间桁架,工业美学与现代消费场景相得益彰。

(长沙雨花区爱民里。 刘乐 摄)

岳麓区锦秀拾光的改造更加彻底。这个项目前身为长沙锦纶厂,曾经负债2亿余元,1200多名职工下岗。如今摒弃传统棚改思路,分南北两区改造,南侧打造1.4万平方米生鲜市场,北侧转型4万余平方米的“锦秀拾光”工改商项目。

新业态激活老旧时空

傍晚时分,正值油脂厂客流高峰期。艺术商店里,外地游客文文停留在非遗皮老虎挂件前,轻轻按压,皮老虎还能发出响声,她直呼“太好玩了!”

(油脂厂艺术商店里的非遗皮老虎。 刘乐 摄)

7月的一天,演员文淇曾在这里举行粉丝见面会。大学生小雪特意从河西赶来,“本来只是为了见偶像,没想到这里还挺有意思,工业风很新奇。”

“我们重点引入的是主理人品牌而非传统商业品牌。”油脂厂项目工作人员表示,“还是希望能给独立设计创意更多空间。”随着秋意渐浓,临江天台也将开放,可以远望到橘子洲头,串联起的江岸文化带将成为城市新风景。

爱民里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周末下午,此刻咖啡馆内座无虚席。李女士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工作,手边的咖啡已经见底。“我家就住红旗区,这里环境好,比在家办公舒服多了。”从咖啡馆出来,拐个弯,只见买手店里试衣服的年轻人进进出出。

(爱民里的此刻咖啡。 刘乐 摄)

爱民里项目运营负责人黄伟介绍,“我们要求商户产品重复率不超过30%,目前已饱和的咖啡、烘焙品类不再新增,重点转向潮牌、街舞、攀岩、空中瑜伽等业态。”临近日暮,灯光渐次亮起,小酒馆迎来第一批客人,“日茶夜酒”的全时段消费场景正在形成。

而锦秀拾光则升腾着满满的烟火气。早晨七八点,生鲜市场便已人声喧腾、活力满满。“这里的菜新鲜,价格也公道。”提着菜篮的张阿姨笑着说,“不光我们中老年人常来,周末还老看到年轻人过来逛。”手工面包香气扑鼻,卤味摊前围满食客,手撕鸡、酱香饼等小吃档口也排起长队。

(锦秀拾光生鲜市场。 受访者供图)

在社交平台上,一条条关于锦尚生鲜市场的“逛吃攻略”不断被分享收藏,吸引更多人过来寻味打卡。据悉,项目改造投入运营后,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次、高峰流量可达6万人次,并跻身长沙市2024年度游客喜爱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在存量市场中寻找新生机

近年来,老旧厂房改造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这背后,折射的正是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的趋势。从北京的798艺术区到上海的M50创意园,从广州的红专厂到郴州的711矿......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存以新的面貌获得了重生。

作为国内工业遗存改造先行者,北京798艺术区将老厂房变为画廊、艺术中心等空间的聚合,形成了颇具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聚落”;而衡阳湘见・建湘项目,老柴油机厂仅用9个月就转型为工业文化街区,截至当前,累计接待游客超130万人次。

(北京798艺术区涂鸦墙。 刘乐 摄)

它们的成功,或许归因于差异化定位。长沙的几个项目,也表现得各有特色——油脂厂借助巨型油罐群的工业风貌,爱民里依托市中心商圈的区位优势,锦秀拾光则深耕周边社区的生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挑战始终存在。随着同类项目越来越多,同质化风险也随之凸显,“咖啡+餐饮+文创”的相似套路让不少项目失去了个性。与此同时,过度商业化也可能削弱工业遗存的历史价值,使其沦为单纯的消费场所。因此,未来老旧厂房的改造还需要更加注重内容创造和体验感设计,让游客能够充分互动。

说到底,工业遗存从来不是商业开发的噱头,而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随着更多老旧厂房加入改造行列,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如何保留、如何改变的问题,更是在存量时代如何找到自身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考验。

责编:于淼

一审:于淼

二审:胡宇芬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