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 农村定向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成长护航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7 18:37:14

家校携手三载路,蓄力启航第四年

——农村定向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成长护航记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琳

作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村定向五年制初中起点学前教育专业的班主任,我已陪伴这群学生走过三个春秋。

从2022年9月他们带着对“毕业即入编、服务家乡幼教”的期待踏入校园,到如今即将开启第四学年、向实习岗位迈进,家校合作始终是我带班工作的核心抓手。

三年来,我们从陌生磨合到默契同行,用双向奔赴的努力为学生成长铺路;站在第四年的起点回望与规划,更清晰感受到家校协同对这群定向学子的重要意义。

初遇:用“接地气”的沟通,化解家校陌生感

刚接班时,我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距离”——学生多来自周边县域农村,家长要么忙于农务,要么在外务工,传统家长会很难聚齐;且多数家长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不了解,既担心孩子能否适应集体生活,又顾虑“定向就业”是否真的有保障。

针对这些情况,我放弃了“一刀切”的沟通方式,选择更“接地气”的策略。开学前一周,我逐一拨打家长电话,和家长拉家常:聊学生初中时的学习习惯,问家里是否有幼儿教育相关的经历,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五年里要学什么、毕业回户籍地任教的具体流程”。开学后,考虑到部分家长不会用视频会议软件,我录制了图文并茂的视频指南,从“怎么进家长群”到“有问题找谁咨询”,一步步标注清楚,通过微信发给每位家长。

日常沟通中,我坚持“可视化分享”:开学初,每天在家长群发3至4条学生动态,可能是早晚自习时学生认真记笔记的特写,也可能是学生军训场上的飒爽英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新学校的生活学习状态,感受孩子的进步。慢慢地,家长们开始主动在群里交流,家校间的陌生感渐渐消散。

同行:以“针对性”帮扶,破解成长关键难题

随着学生升入二、三年级,专业学习和心理成长的“岔路口”逐渐显现,家校合作也从“日常沟通”转向“精准破题”。

专业课上,最大的挑战是“技能短板”。这群学生虽初中成绩优异,但几乎没人接触过钢琴、舞蹈、绘画等课程。有家长私下跟我说:“孩子回家说钢琴太难,躲在房间哭,我们也帮不上忙。”为此,我联合专业课教师制定了“家庭辅助计划”,请钢琴老师把基础指法练习录成10分钟短视频,舞蹈老师找一些经典幼儿舞蹈视频,让课后和寒暑假要求学生定时打卡。我还在家长群发起“技能打卡”活动,鼓励家长拍下孩子练习的视频。每学期初,会以寝室为单位,举办寒暑期学习成果汇报班会,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班上同学们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不少,还在学校艺术节各类艺术比赛中屡创佳绩。

心理层面,“定向就业的迷茫”是另一个难题。三年级下学期,有学生私下跟我说:“听说农村幼儿园条件不好,我怕回去后没发展。”我立刻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个别现象——果然,在和家长沟通时,有几位家长也表达了类似担忧:“要不要让孩子考小学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去小学工作?”为了打消家校双方的顾虑,我组织了一场“线上分享会”:邀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解读政策,用数据说明“近几年农村幼儿园新增编制数”“乡村教师每月额外补贴标准”;还请了两位往届毕业生——他们现在分别是县域中心幼儿园的班主任和教研组长,通过视频分享“如何利用农村资源开展自然教育”“在乡镇幼儿园评职称的优势”。会后,有位家长特意打电话跟我说:“原来现在农村幼儿园这么好,我跟孩子聊了,她愿意好好学,为乡村教育作贡献。”

展望:向“职场化”衔接,备战第四年实习关键期

如今,三年时光已过,学生即将开启第四学年——这是从“校园学习”向“职场实践”过渡的关键一年,家校合作也需要提前规划、精准发力。针对即将到来的实习,我已经开始筹备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家校实习对接群”,把学生户籍地的幼儿园园长、家长和学生拉到一起,提前沟通实习岗位需求,比如“某幼儿园需要会组织户外游戏的实习生”“某乡镇幼儿园希望实习生能教孩子唱方言儿歌”,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二是指导家长做“家乡幼教调研”,让家长带孩子走访当地幼儿园,记录下“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大小”“孩子的年龄分布”“常用的教学道具”等信息,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实习环境;三是计划在第四学年开学初举办“模拟实习家长会”,让学生以“准教师”的身份,给家长们上一堂15分钟的幼儿园活动课,家长则从“家乡家长”的视角提出建议,比如“可以多教孩子认识农作物”“语速再慢一点,农村孩子可能听得更清楚”。

回望三年家校携手的路,没有轰轰烈烈的举措,更多是琐碎却扎实的沟通与帮扶;站在第四年的起点,我更清楚:这群学生未来要成为扎根乡村的幼教老师,既需要学校教给他们专业知识,也需要家庭给予他们情感支撑和家乡认知。接下来的一年,我会继续做好家校之间的“桥梁”,和家长一起帮学生平稳度过实习阶段,为他们明年正式走上家乡幼教岗位做好准备——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责编:周紫云

一审:周紫云

二审:李夏涛

三审:肖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