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勋 李志朋 汪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7 07:08:13
晨起启牖,忽觉阶前草叶凝霜雪,细看方知是点点莹白缀于青茵——原是白露悄至。这节气最是温软,不似大暑的炽烈灼人,也无霜降的寒冽侵骨,恰似秋娥暗递的素笺,轻书“暑褪秋生,天渐微凉”。
要说白露的信号,最先察觉的是天上的鸟。鸿雁开始排着“人”字队往南飞,翅膀掠过长空,带着点不舍似的;燕子也忙忙叨叨地收拾“行囊”,要回南方老家了;连院子里的麻雀,都忙着衔谷子往窝里囤,像是知道冬天不远了,这就是古人说的“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古人也爱写白露,常把这清晨的露揉进诗歌中,《诗经·蒹葭》通过描写白露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种清冷、朦胧的意境。而元稹的“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描绘了白露时节露水沾湿秋草呈现白色的景象。还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及白居易的“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当然关于白露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每年七夕夜晚,织女会在天上撒下露水,人们认为织女撒的露水里有甜味,所以在七夕这天,孩子们会在长辈的带领下,含着糖看星星,寓意着吃沾着织女露水的糖,往后的日子会甜甜蜜蜜。另一则关于白露传说是白露仙女:上古大旱,大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困苦不堪,善良的白露仙女于心不忍,冒险盗取王母娘娘的甘露洒向人间,甘露所到之处,万物复苏,人们为纪念她,将农历八月甘霖降临的日子定为“白露节”。
白露呢也有很多的民俗传统,古人认为白露的露水有“明目”“润肤”功效,会在清晨收集叶片上的露水,一同饮用。而福建等地有“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的说法,认为此时龙眼最滋补,可补气养血。在江苏太湖流域,渔民通常会祭禹王,渔民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水神保佑航行平安、渔业丰收、风调雨顺。
其实白露岂止是节气?它是草叶凝的碎玉,是桂间浮的暗香,是诗行间的秋绪点点。待数日后,清露更浓,秋意便要浸骨入髓——不如趁此良辰,多赏这露沾青茵的清浅,多嗅这桂香绕庭的幽微,莫负了这秋初最是温柔的时光。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青春合伙人”项目组&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联合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朱晓华 彭彭
作者/赵仲勋 李志朋 汪琰
指导老师/梅慧 王立峰
责编:胡泽汇
一审:谭思敏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