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5 19:54:17

丁宁,张家界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农工党张家界市委会参政议政专委会主任,CAAC无人机驾驶员,现任张家界市商务局电商科科长。参与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张家界市野外用火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提出提案20余份、调研报告10余份,曾荣获全市优秀政协委员。
深夜,市政协委员丁宁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案头堆叠的资料,翻旧的笔记本,屏幕上不断修改的文档,见证着这位两届政协委员的日常。对他而言,“委员履职”四个字,是纸上的千钧重担,更是脚下的万里征程。
履职四维:责任、民本、专业与实效
委员履职,在丁宁心中是一幅由四个维度交织而成的立体图景。

委员身份,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使命。在当选政协委员后,他始终将政治责任置于首位、扛在肩上,把履职的根,扎在了基层。丁宁坚信,委员的耳朵要听群众的声音,眼睛要盯群众的急难愁盼。他总在问题尚未引起广泛关注时,便深入调研,捕捉那些“沉默的呼声”,作为农业农村界别的委员,他的脚下沾满了泥土的气息。
从社会民生到经济领域,从三农生产到环境保护,丁宁的调研之路很“野”,范围很广,他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专业就难有真知灼见,在不断走访的过程中,他持续提升政策把握、调查研究能力,以第一提案人或执笔人写下了近20份提案、10余份调研报告,每一份建言都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既关注“耕地空间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三农”领域提质升级的迫切需求,也敏锐捕捉“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森林康养”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契机,更不忘“残疾人保障”“低收入群体救助”“村卫生室”等社会福利保障的坚实托底。
履职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丁宁的履职答卷,一半源于个人对民生痛点的敏锐捕捉,另一半则凝聚着农工党集体、政协农业农村委的智慧结晶。提案如同清晰的坐标,标记了他为民发声的坚实足迹。
提案背后:从“纸上”落到“地上”的轨迹
作为曾经长期奋战在林业部门的“老林业人”,丁宁比常人更早、更深切地感受到山区群众与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冲突之下的无奈和损失。“辛苦种的庄稼一夜被毁,补偿无门,农民欲哭无泪”这成为他心中放不下的牵挂。
“野猪之患”,需要有民生之策。丁宁走村入户实地调研,倾听受损农户的诉说,走访林业、财政、保险等部门,摸清现有补偿机制的局限与执行难点,光是准备工作,他就花了好几个星期。“只有调研工作做得细致,才能提笔,才敢提笔为老百姓发声。”丁宁表示,执笔前他还仔细研究了省内外乃至国际经验,期望从中能寻找可行方案。最终,丁宁立足专业背景,撰写了关于“完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的调研报告和提案,提出建立更科学、便捷、可持续的补偿或保险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简化理赔程序,扩大覆盖范围,切实为受损农户兜底。这份凝聚专业思考与民生关怀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推动张家界乃至省内完善相关补偿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缓解“人兽冲突”、保障山区农民生计贡献了关键思路。
2020年前后,丁宁看到了一则小女孩在张家界某小区内被未牵绳的狗咬伤的新闻,这在当时引起了网络上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丁宁下定决心为文明养犬发声。
规范城市养犬行为,究竟是哪家之责?丁宁分别走进公安、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进行调研,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迟迟得不到相关部门正面回应。“于是我查了各种资料,去外地调研,弄清楚省里是怎么管的,兄弟市州是怎么做的。”丁宁认为,这是关乎到民生和文明城市建设的大事,即便是从空白开始,也要做到底。在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后,他写出了《关于规范我市城市养犬的提案》,核心直指要害:出台养犬管理登记办法和地方性养犬法规,明确执法管理部门,完善登记、防疫等相关配套制度,做好涉犬养殖经营医疗市场监管,禁止无证养狗。
提案如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一提案成为2020年的重点提案,得到了市委书记签字批示。2024年10月1日,更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张家界市人民政府令第45号公布,《张家界市养犬管理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为城市规范养犬建立了长效法治保障。
新篇待书:聚焦前沿与根基
今年,丁宁从林业系统转战到了商务系统,工作岗位变化了,但作为政协委员的履职责任从未改变。

当前,丁宁的履职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未来战场。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借力张家界的生态与资源优势实现突破?“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张家界得天独厚的空域与旅游资源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如何推动多元化外贸发展,让本地特色产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关乎粮食安全命脉的耕地空间优化,更是他作为农业农村界别委员念兹在兹的根基课题。
灯光下,丁宁依然在翻阅资料,键盘敲击声清脆。那些提案纸上写下的,不仅是问题和建议,更是他心中关于民生幸福的刻度与追寻。每一份提案,都像一颗种子,在政策土壤里努力生长;每一份报告,都如一道微光,试图照亮某个角落的困境。对他而言,履职永远在路上——因为群众的期盼,始终是前方最清晰的坐标。
委员手记
童年时,我住在老家的私房里,家中养了一条狼青犬。它陪伴了我整整十多年,从我懵懂的学龄前,一直到紧张的高中岁月。如今回想起来,这条狼犬虽然对家人极其忠诚,却也惹过不少麻烦——只要有生人靠近家门,它便狂吠不止;每次带它出门,我都得紧紧拉住缰绳,生怕它突然扑向路人。它的窝安在楼梯旁边,客人来访时总要提心吊胆、绕道而行。连我儿时的玩伴郭顶,也因此不敢常来我家做客。那段日子让我早早意识到,养狗不仅是个人喜好,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不能打扰他人生活的承诺。
2019年,父亲为了散步有个伴,又养了一只柴犬。它体型虽不大,脾气却不小,一见别的狗就龇牙咧嘴、跃跃欲扑。父亲特地告诉我,家里已经为它做全了疫苗和驱虫,花了不少钱,就是要确保家人和周围人的安全。他还一再叮嘱我,在外面千万不要随便靠近陌生的狗,尤其是流浪狗。那一刻我明白,犬只接种疫苗不仅是对它负责,更是对全社会负责。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为“文明养犬”发声的,是2020年发生在张家界的一起事件:丽景天下小区里,一个女孩被一只哈士奇疯狂撕咬,幸好被周围业主及时救下。这让我非常震惊——哈士奇平时以温顺憨厚著称,我大学同学也曾养过,怎么就会突然伤人呢?这件事不断在我脑海里回响:城市养犬,到底该由谁来管?犬类不只是宠物,还是许多人的伙伴,更有导盲犬、警犬等工作犬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显然,简单“一禁了之”绝不是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明确养犬人的权利与义务?如何规范养犬行为?责任边界在哪里?怎么保障疫苗普及、防止疾病传播?……这一切都需要一套科学、人性、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我开始查阅各地法规,发现不少城市已出台养犬管理规定,积累了宝贵经验。于是,我决定提交《关于逐步规范我市城市养犬的提案》,希望为这座城市的人犬和谐共处尽一份力。
从童年的狼青,到父亲的柴犬,再到新闻里的哈士奇——这些与狗有关的记忆,一步步推着我走向更深的思考,也最终促成了一份提案的诞生。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唯有通过科学立法、严格监管和责任分明,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存,让狗成为城市中温暖而安全的存在。
提案交上去后,很快获得了时任市长刘革安同志的重要批示。他指出,不文明的养犬行为已经影响到张家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提案提得及时、很有价值。这份提案也被列为了重点提案,让我倍感鼓舞。
提案办理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小挫折,但历经公安、农业农村、城管等多部门长达数年的反复协商与共同努力,《张家界市养犬管理办法》终于在2024年8月29日经市人民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规章的出台,不仅标志着张家界养犬管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道路,也更让我坚信:只要愿意坚持,提案纸上的文字,终能化作大地上的温度。
如今,我从林业系统转战商务领域,工作岗位变了,但政协委员的履职使命从未改变。灯光下,我依然常常翻阅资料、撰写建议——从生物医药到低空经济,从耕地保护到外贸推动,我希望能继续以专业和热忱,把更多群众的期盼写进提案、落进现实。提案于我,从来不是纸面文章,而是一粒粒种子,在时代的土壤里默默生长;是一道道光,努力照亮那些未被注视的角落。
履职路上,我还将继续前行。因为我知道,群众的呼声,永远是最真实的坐标。
责编:高甜甜
一审:高甜甜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