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5 18:55:0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吴跃华 肖喜庆
大豆,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及多种功能性营养成分,人们普遍喜爱。为有效提高大豆的品质和产量,以下是种植技术要领。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进行种植。避免连作,宜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度,以减少病虫害发生。播种前进行深耕细耙,耕深控制在20厘米到25厘米,确保土壤疏松、平整,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出苗整齐。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生育期长短及市场需求,选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优良品种。优先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大豆品种。种子应饱满、纯净、无病斑,并进行发芽率检测,确保发芽率不低于85%。
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与处理。可采用钼酸铵拌种或包衣技术,以促进根瘤形成,增强抗逆性。同时,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合规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苗期病害。
一般春播区在地温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夏播区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抢墒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视土壤墒情适当调整。播种要精量,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确保苗全、苗齐、苗匀。
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整地翻入土中。基肥可配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氯化钾5—8公斤。花期视苗情适量追施氮肥,避免过量造成徒长。鼓粒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肥,提高粒重。
间苗定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三叶期前后完成间苗定苗,每亩保苗密度控制在1.2—1.8万株。
中耕除草:苗期进行2—3次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清除杂草。也可采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注意用药安全。
水分管理:大豆苗期耐旱,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遇干旱应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防止根系缺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重点防治根腐病、霜霉病、灰斑病及蚜虫、食心虫、豆荚螟等。加强田间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用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当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茎秆变黄,豆粒归圆且含水量降至18%以下时,可进行收获。收获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减少炸荚损失。收获后及时晾晒,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确保安全贮藏。通过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可显著提升大豆产量与品质,实现稳产高产目标。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