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打出“护薪组合拳” 让劳动者不再烦“薪”忧“酬”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5 18:08:04

保障劳动者及时足额拿到工资,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今年以来,涟源市人社局聚焦解决欠薪痛点,通过构建“预防-监管-执法-惩戒”全链条工作体系,打出“智慧预警+铁腕执法+行刑衔接+源头防控”组合拳,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计为2000余名劳动者成功追回被拖欠工资款超过3000万元。

高效执法化解欠薪难题

面对欠薪投诉,涟源市不再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应对方式。涟源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创新推行“三单制”工作法(接访单、督办单、销号单),精准化、流程化处置每一条线索,按照“依法履约一批、协调解决一批、依法查处一批”原则分类施治,显著提升矛盾化解效率。

对于恶意欠薪行为,该市更是铁腕出击,对查实的5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予以严厉惩处,其中2起已整改到位,3起因涉嫌犯罪已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震慑。

行刑衔接直击恶意欠薪“命门”

“没赚钱,还亏钱”是劳务分包公司在面对欠薪调查时惯用的“哭穷”托词。今年1月,在处理一起典型案例中,涟源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执法人员敏锐识破某劳务分包公司实际承包人的谎言,运用“四维取证法”(追踪资金流、调查资产、核查台账、锁定口供),层层剥茧,发现其虽按时收到施工总承包方支付的工程进度款并制作工资表,却将应发给农民工的近90万元工资挪用购买豪华轿车和房产,坐实其“转移资产、逃避支付”的恶意欠薪行为。

完整的证据链将案件顺利推入刑事司法程序,最终在公安机关的努力下,于今年春节前为农民工追回近60万元工资。此案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衔接,为打击隐匿转移财产类恶意欠薪行为提供了范例。

“三色预警”拧紧工资支付“安全阀”

为让预防走在风险前,涟源市人社局依托“人社一体化”平台,构建高效的“三色预警”机制,对该市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全天候、动态化智能监测。一旦系统捕捉到项目工资支付异常并发出预警信号,涟源市劳动保障维权中心立即启动响应程序:联系项目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至劳资专管员,同时联合住建、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实地核查。

这种“大数据+实地检查”模式,进一步压实“管行业必须管工资”的监管责任,确保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实名制管理等5项保障制度在每一个新开工项目中100%落地生根,从源头上扎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钱袋子”。

源头治理织密长效“防护网”

根治欠薪痼疾,关键在于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今年4月,涟源市人社局推动治理策略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从疲于奔命的“事后清欠”转向关口前移的“事前预防”,从单打独斗的“单一执法”转向齐抓共管的“多元共治”,从零敲碎打的“应急处理”转向系统施治的“长效机制”。

为此,涟源市成立市级治理欠薪工作专班,运用“工资预警+实地摸排+多部门协作”的创新方法,对全市30余个在建工程项目展开“体检式”深度排查,建立详尽的“项目清单、问题清单、拖欠存量清单”。

针对摸排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项目,专班敢于动真碰硬,主动约谈建设单位负责人,下达《工作提示函》,明确要求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该市以今年7月底实现政府投资项目欠薪问题“动态清零”为目标,加快构建起“源头防控、动态监管”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

涟源市人社局根治欠薪的创新实践,成功打造“数据预警+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综合治理新模式,大幅提升欠薪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实现治理理念与实践的“三重突破”,即监管智能化、处置协同化、治理主动化。随着该模式的深化运行,“不再忧‘薪’”正逐渐从美好愿景变为涟源市劳动者的现实图景。

(来源:湖南人社)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