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传统文化·东渡记③丨摩崖石刻+潇湘八景——大阪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湖湘传统文化专场”纪实

    2025-09-05 17:27:15

【开栏的话】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于8月6日至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湘南学院周敦颐研究院院长张京华教授,作为摩崖石刻文化研究的权威专家,在湖湘文化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受邀参加此次文化推介交流活动。新湖南客户端郴州频道与湘南学院交流合作,特开辟《湖湘传统文化·东渡记》专题,拟从张京华教授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此次东渡日本、向世界讲述“湖南故事”的前前后后。

————————————

张京华

我提出的潇湘会客厅文化专场文案,第一条是:论坛主题为“摩崖石刻”+“潇湘八景”,不面面俱到、但确实代表湖南历史文化的基本特质。第二条是:专题片名称:潇湘意象——大阪世博会湖南周“潇湘会客厅·文化专场”纪实。所以纪实报道是在计划中的事。而“摩崖石刻”+“潇湘八景”刚好是两件相关而又对称的内容。

世博会上的湖南文化展示,有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最湖南。摩崖石刻和潇湘八景是湖南仅有、不可替代的文物瑰宝和艺术瑰宝。

第二,最中国。湖南摩崖石刻总量居全国第一,潇湘八景是东方审美的极致。

第三,最世界。摩崖石刻和潇湘八景是超越地缘政治、超越商品贸易的存在,并且视觉艺术和审美艺术本身就是无需翻译、世界通用的语言。

所以,你怎能不爱摩崖石刻!你怎能不爱潇湘八景!

让世界知道我们自己是中国人、是湖南人的标签有很多,让世界信服中国人、湖南人可信、可爱、可敬的展陈实难遇。

潇湘会客厅文化专场的目的,是在世界平台上奉出我们最好的贡献。

所以,摩崖石刻和潇湘八景是一个绝配。

除了现场软件、硬件的布置以外,一个“湖湘文化日本传播”小型文化论坛四人谈,是这次展示的画龙点睛之眼。

论坛嘉宾,学者4人,其中中国2人,日本2人,两两相对。实际上,中国学者预约了3人,日本学者预约了4人。

摩崖石刻两讲:中国学者张京华教授,日本学者道坂昭广教授。

潇湘八景两讲:中国学者冉毅教授,日本学者小峯和明教授。

论坛主持人的选择有两个方案,其一,有颜值的专业支持人;其二,有威望的学术领袖,我们选择了后者。

主持人预约了两位人选: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胡代松先生、湖南省社科院院长钟君教授。

主持人有5段主持词:(1)有天地就有湖南(2)湖南的文物文字(3)湖南的摩崖石刻(4)湖南的潇湘八景(5)中日文化交流之缘。

论坛设计至此,可谓大局已定。

由此可见,潇湘会客厅文化专场是设计出来的一个结果,而非常规讨论的学者自主选题和自由发挥。这一点与每年无数次的学术论坛完全不同,也是我要向几位学者致歉之处。

中国学者讲的是贯通湖南的金石之路、越南使者的浯溪石刻,日本学者讲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湖南浯溪石刻《大唐中兴颂》拓本。

中国学者讲的是跨越欧亚的“潇湘八景”,日本学者讲的是“潇湘八景”在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的传播。

(乾隆三十年越南使者彩色手绘使程图。永州浯溪部分)

这个设计,隐含着的两条重要线索就是,揭示了作为内陆省份的湖南所具有的两条重要国际通道。一条是湖南北通京师、南通越南,进而连通东南亚的金石之路,一条是跨越欧亚的八景之路。金石之路依托实际的湘漓水路,八景之路第一站在湖南本土,第二站在东亚四国,第三站远播欧美,走的却是隔空传播的艺术想象之路。

责编:刘家璇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