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涵 湖南日报 2025-09-05 16:09:4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通讯员 曾潇潇 刘钊
实施高质量思政课建设计划,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计划,实施湖湘特色“大思政课”建设计划,实施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为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核心作用,近日,《湖南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
《方案》聚焦构建固本铸魂的湖湘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系统部署四大计划、14项实施细则,全力推动湖南思政课建设从“有形覆盖”向“内涵提质”转变,为培养时代新人、服务湖南发展提供思想引领与行动支撑。
课程、阵地、资源,三端发力助力思政课升级
《方案》指出,在课程建设上,构建分层协同、内容鲜活的思政课程体系。既要同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推动打造一批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还要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中道理、学理、哲理融入教学,讲好新时代故事。同时,深入挖掘高校各学科专业课程及中小学语文、历史等课程的思政资源,探索思政课评价一体化,打造“金课”与精品教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
《方案》要求,我省创新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组织编写适用于各学段的教辅用书、示范教案,组织大中小学与各级各类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打造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专家、科研、场馆等资源更大范围向中小学开放,推动中小学打破学段壁垒,深化学段协同,强化校家社共育。
《方案》明确,要建设高水平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政课教学作为学院基本职责,加强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强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特色实践。同时,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主题理论宣传,培育和打造“理响潇湘”思政品牌。创办全省大中小学思政工作期刊,建设全省统一、共享共用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研究——传播——教学”一体化的思政阵地网络。
建设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湖湘特色“大思政课”建设是《方案》的突出亮点,其始终锚定省情根基构建育人体系。
实践育人体系将加快“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提质升级,打造“第一师范”“十八洞村”“半条被子”“守护好一江碧水”等红色研学品牌,实施“芳草计划”,绘制实践研学数字地图;网络育人体系将做大做优“我是接班人”“奋斗青春号”“青春学习堂”等网络品牌,鼓励师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作思政类微电影、动漫等作品;文化育人体系则深入挖掘岳麓书院“两个结合”富矿,常态化开展研学与讲座活动,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特色形式,让思政课讲好湖南故事、传播湖湘文化。
在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上,《方案》提出培训研修、以赛促教、培优培先、优化评价、强化激励等多维度举措:创新培训机制,分层分级开展集体备课会与专题实践研修,组织40岁以下专职思政课教师开展6个月以上跟岗锻炼,鼓励青年思政课教师担任1年以上的兼职校团委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优化赛事机制,每两年开展“潇湘杯”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每年举办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实施培优工程,选拔“思政课教学名师”建设“名师工作室”,遴选“思政课青年骨干” 承担改革与培训任务;优化评价机制,落实思政课教师职称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政策;加大激励力度,设立“学校思政教育奖励基金”,保障教师待遇。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