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这些教育政策与孩子息息相关

  湘潭在线   2025-09-05 09:23:5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肖中华

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秋季开学季。新学期,新征程,新气象。随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实施,新学期让人期待。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暑假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叫人欢欣鼓舞,学前教育迎来普惠优质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幼儿园收费项目主要包含保育教育费、伙食费,部分寄宿制幼儿园还包含住宿费。根据《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经测算,仅今年秋季一个学期,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大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这还只是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有专家预测,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年限、群体、空间、经费项目等方面有序推进,逐步扩大受益对象范围。

“这是新学期送给孩子的一份大礼包。”岳塘区盘龙名府一戴姓家长说。新学期,幼儿家长的选择偏好将从价格转向口碑和特色,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课程成了竞争的关键。比如,家长会更看重幼儿园的托管灵活性、兴趣班和特色课程。这种转变让学前教育逐步形成“基础免费选普惠,特色优质选高端”的市场共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多元化方向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部署要求,财政部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支持保障力度。2025年下达资金42.5亿元,比上年增加6.1亿元,增长16.8%。支持地方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惠及约91万残疾学生,所需资金由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共同承担。

确保“考得上读得起”

7月15日至9月15日,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为大学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属高校同步开通热线电话,满足来自不同地区、面临不同困难的大学新生的需要。

教育部财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构建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大学新生“考得上、读得起”。

比如,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预科、高职、第二学士学位,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及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本科生资助范围约为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总数的20%,高职学生资助范围约为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的22%,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500元至50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至3档。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700元。

湘钢一中毕业生冯红来自岳塘区农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今年高考她凭优异成绩被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属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6年制贯通培养),不仅不要学费,每个月还补600元生活费。“谢谢国家的资助政策,帮我圆了大学梦,并解除了我上大学的后顾之忧。”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冯红充满感激地说。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7月30日,中共湘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湘潭市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品牌重点事项改革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通过3年时间打造湘潭基础教育优质品牌,推动教育强市建设:中小学校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提升到95%以上,基础教育综合质量进入全省前列;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湘潭样本”,建设3至5所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高中;市、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韶山市、雨湖区、岳塘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方案》对老百姓特别关注的市、区两级教育一体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系列创新性举措:

完善“市级统筹、市区共建”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市、区两级教育规划、建设、管理、评价四个方面一体化运作。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动将区属小学转型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将市直初中转型为完全中学,将市直完全中学转型为普通高中,增加市直普通高中学位。

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市直学校的义务教育学位逐步有序转移至所在区区属义务教育学校,安排市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跨校交流到区属义务教育学校任教。

建立市级统筹、动态调整的市直和两区教师资源调配机制,由市委编办会同市教育局统筹调配市、区两级教师编制。在雨湖区、岳塘区先行开展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构建包含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研能力、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教师工作激励体系。

后勤保障全面规范

近日,湘潭市陆续出台《湘潭市加强中小学“校园餐”管理十条措施》和《湘潭市市直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大宗食材采购工作实施方案》,引来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市教育局公示的2025-2026学年市直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中标名单,今秋开学后,14家供应商通过“湘潭市中小学校食堂采购管理平台”,为全市22所市直中小学校(幼儿园)提供安全、优质的食材供应。

新学期,各学校每周通过“湘潭市中小学校食堂采购管理平台”发起采购食材需求,供应商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报价。平台系统将依据报价分、原始投标得分、网络评价、凭证上传四个维度的评分,为学校智能匹配最优供应商。该模式率先在市直学校试点,各县(市)区按本方案执行或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大宗食材采购方案,于2026年8月前完成。

为进一步加强智能监管,2025年底前湘潭市将实现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AI智能抓拍违规行为并实时预警。同步上线“校园餐一码通”,家长可扫码查看当日菜单、食材溯源及检测报告,一键举报违规问题。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校园餐”管理纳入政府食品安全考核,教育部门将联合纪委监委开展“四不两直”检查,严查挪用资金、输送利益等行为。对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长期整改不力的学校,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校长及分管副校长先停职后调查。市场监管部门将违规供应商列入失信名单并取消其供餐资质,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责编:邓玉娇

一审:邓玉娇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湘潭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