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04 07:25:52
【开栏语】
烽火年代,有人以枪杆冲锋陷阵,也有人以笔墨照亮山河。
他是周立波——从亭子间走出的文人,却以笔为枪,成为穿梭战火的“钢铁文艺战士”。曾为国际友人架起语言之桥,让世界听见中国的抗战强音;亦曾随军南下万里,在油灯下以文字传递延安的星火。他的文字,是硝烟中的号角,是民族的脊梁,更是历史永不磨灭的注脚。
湖南日报社益阳分社与益阳市清溪文学村事务中心联合打造“周立波的抗战故事”栏目,谨以赤诚之心,回溯那些以笔为枪守护国家的传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愿笔墨不息,精神永存。
1937年冬,周立波这位“文弱书生”成了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的翻译。五十多天他们共历战火,见证八路军“人民战争”的奇迹,结下深厚情谊。
行程结束后,周立波写下《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这既是敌后抗战的真实记录,也是跨国战地友谊的注脚。
一段战火情谊,跨越山海国度;一支真诚之笔,记录时代脊梁。
相关链接:
周立波的抗战故事①|笔锋如枪!“钢铁的文艺战士”从亭子间到烽火前线的万里长征
策划:邢玲 曾虎
执行:雷美晨 涂珂 肖健
责编:宋姗姗
一审:张佳伟
二审:雷鸿涛
三审:邢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