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5到2025:湖南日报记者带你直击阅兵现场,用影像书写盛世回响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9-03 20:47:19

鎏金时刻的历史凝视
晨光穿透云层,将鎏金般的光辉洒向天安门广场。
我端着相机站在观礼区,透过取景框凝视眼前的一切——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交汇,庄严与感动如光线般清晰而灼目。
9月3日,这座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广场,再一次成为世界注视的焦点。
文/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礼炮轰鸣:凝固的声浪

八十年过去了,历史的痕迹并未随时间湮没。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时常在档案中与那些发黄的老照片相遇:模糊的影像里,有呐喊,有坚守,有牺牲。
而今天,我站在这里,用镜头对准新的历史——不是为了遗忘,而是为了延续那一代人的注视。天安门礼炮响起,我按下快门,让轰鸣成为可以被留存的声音。

121步:丈量历史的脚步

国旗护卫队正步行进,他们的脚步沉稳而坚定,如同这个国家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节奏。我调整焦距,将他们的身影与远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在同一画面中。一百二十一步,步步铿锵,仿佛历史的断代与续写,正由他们的脚步一一丈量。

“80”字样与14道彩烟

天空中,直升机梯队组成“80”字样呼啸而过,教练机梯队拉出14道彩烟如画笔挥写和平。我从长焦中望去,仿佛看见八十年前那群喜极而泣的人们正透过我的镜头,与此刻相望。他们用生命换来这一天,而我,用镜头接续这份记忆。

八万羽白鸽:飞向未来的信使

当八万只和平鸽振翅高飞,八万只彩球腾空而起,我放下相机,凝望这片被希望点亮的天空。有些画面,镜头可以记录;有些情感,只能用心显影。八十年前,有人用生命争取和平;八十年后,我用镜头守护记忆。

年轻战士:清澈的守护者

“他们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未来的守护者。”

特写镜头对准一名列兵的眼睛:没有硝烟的痕迹,只有比钢枪更坚定的光。这双眼睛里,我看到了老兵们未竟的理想——不再需要用生命换取和平,只需用青春守护安宁。

士兵身着星空迷彩作训服,头戴钢盔,手持枪械,正以整齐的步伐前进,展现出坚毅的姿态和昂扬的斗志。
海军、陆军、空军等不同军种队伍依次通过,服装颜色与制式各具特色——深蓝色空军军服搭配白色手套,墨绿色陆军军服展现沉稳,白色海军军服简洁大气,展现诸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身着军装的女兵们,手持枪械正步前行,英姿飒爽,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迷彩涂装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列队驶过,车身上的红色五角星标志清晰可见,车顶士兵持枪肃立,装备现代化程度高,彰显国防力量的坚实基础。

大国重器:和平的守护者

防空导弹车在广场上缓缓驶过,导弹发射架高昂,直指苍穹。背景中“1945”与“2025”年号台遥相呼应,象征着从历史苦难走向今日强大的跨越。

“DF-5C”导弹车驶过观礼台,墨绿色弹体上的白色编号格外醒目。车旁的摄影记者与观礼群众纷纷举起设备,定格这一展现国家战略威慑力的画面。
……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辜鹏博在现场拍摄。

镜头两端,皆是中华
天安门广场渐渐恢复平静,但快门声仍在我心中回响。我从取景框中看到的不只是盛世庆典,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视觉史诗。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能做的,是将这一刻的光辉收入镜头,将和平的分量传递给未来。
历史会褪色,但记忆可被定格。从黑白到彩色,从幸存到复兴——镜头两端,皆是中华。

责编:伍霞

一审:伍霞

二审:曾益

三审:禹振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