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视频 2025-09-03 18:36:5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叶竹 李致远
从毛田镇的崎岖山路,到洪水中的挺身而出;从感动湖南,到感动中国……9月3日8时许,“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2024“感动湖南”年度人物李东的父亲李自廉和母亲陈平、小姨陈雪踏上回岳阳的列车。8时56分,由三湘都市报联合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动一车队值乘的G864次“感动”列车缓缓从长沙南站始发。
“很荣幸能和李东的家属同坐一趟列车,听完他的壮举和事迹,我感觉很惋惜,这么优秀的同志牺牲了。”列车上,旅客陈楹心中的敬佩油然而生,“同时,我想大家更加希望李东同志家属延续他的乐观精神,健康、开心地过好每一天。”
“感动”列车重温凡人壮举
共忆致敬勇救同事的基层干部
三湘都市报注意到,上车前,李自廉想翻看车站内刊发了本次颁奖典礼现场报道的《三湘都市报》。
“先收起来,收起来。”陈平在一旁低声催促道。李自廉只能将报纸又方方正正地叠好,收到电动轮椅后方的口袋中。
“唉,姐姐是怕姐夫看了又伤心。”陈雪叹了口气。
眼前这台可折叠的电动轮椅是5年前买的,上面有许多磕碰过的印记。陈平说,“以前还是用手推轮椅的时候,李东总会推着他爸爸出去走走。”
在李东读高三的那年,李自廉因车祸高位截瘫,陈平打零工维生。“我儿子还在的时候,把他爸爸照顾得很好,身上从来没有过褥疮。”陈平向记者透露,“现在,我老公思子心切,经常一个人坐轮椅到河边发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身上也长了些褥疮。”
李东生前是岳阳县毛田镇应急办主任,一年多前,在一次防汛巡查中,他和同事所乘车辆被冲至河中,危急时刻,李东迅速帮助同事脱险上岸,自己却被无情的洪水卷走。
一年多时间过去,对李东的父母而言,心中丧子之痛从未消散。陈平还是很懊恼一家人几年前的决定,“我好后悔,没有让儿子选择去外省的岗位”。
“致敬李东——扎根基层,躬身为民。”G864次“感动”列车5号车厢内,布置着李东英勇事迹的展板和横幅。旅客不断走进车厢,在车厢前方的宣传展板前驻足,被李东的壮举和生前照片中的灿烂笑容打动。
这是一趟承载着特殊意义的列车,循着李东的足迹,重温温暖瞬间,致敬这位用生命诠释“人民公仆”真谛的平凡英雄。
“很荣幸能在‘感动’主题列车上与您相遇。”值乘此趟列车的列车长刘奕、陈佳明说。
家属:如果李东还在
他也会像在座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
陈楹是四川妹子,乘坐这趟列车前往陕西师范大学报到,即将就读研一。在列车长陈佳明讲解时,她不时地用手机拍摄印有李东事迹的展板,记住了这位普通基层干部做出的不平凡壮举。“今天恰好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身处和平年代,以前只在电视、报纸、广播上才会看到、听说有同志牺牲,踏上这趟‘感动’列车,我才第一次切身感觉到,原来英雄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
陈楹的声音有些颤抖,“李东同志生前扎根在基层,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这样的同志特别值得我们大学生多去学习、去了解,把他想传递下去的那一份善良和爱心继续发扬下去,带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现场,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旅客王峰。“李东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同龄人,对他把青春年华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深受感动。同时,他的言行也深深地鼓舞着我,教育我们青年一代在面对危急和困难时刻,应该把集体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勇于奉献,甘于吃苦。”
即将抵达岳阳东站,陈平和李自廉提出,想将印有李东英勇事迹的展板和手幅带回家。两位列车长马上取下打包展板、手幅,交到了他们手中。
“如果儿子还在,他也会像在座的年轻人一样,这么朝气蓬勃。”陈平像看着自家孩子一样,看着同行旅客,拿出纸巾抹干眼角的泪。
“东东回不来了,我们一家人在悲痛之余,他的很多同事、朋友都给我们送来了温暖,让我们也深受感动。”陈雪说,“李东虽然走了,我们很悲伤,但是我觉得有这么多人的帮助,就像李东没有走一样,一直在我们身边。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李东的故事,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责编:李致远
一审:李致远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犇视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